忠县发展那些事一本土英雄不用打造关羽
2025/4/27 来源:不详忠县这几年比较重视发展旅游,在旅游发展上投入也算不小。前几年投资数亿打造的大型实景剧《烽烟三国》,由于配套项目单一,演出成本巨大,到目前为止,未能实现盈利。处于亏损状态。从全国各实景剧投入效益来看,剧目本身能够盈利的屈指可数,多数都是亏损的。这种项目存在的意义。不在于盈利。而是希望其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引流点,让游客在配套的其他项目上消费,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所以说,实景演出的存在还是有必要性的。但忠县目前的情况是配套旅游资源较少。除开一些低档次的旅游项目,实在是没有啥可以留住游客脚步的项目!所以说,《烽烟三国》并没有能发挥出游客量引流点的作用,现在,忠县又打造出了一个纪念三国人物关羽的“武圣殿”。并且将在明日开殿迎客!作为一个以忠义文化而传承历史轨迹的忠县,之所以能够以“忠”字命名,就是因为我们先辈因为忠勇大义,抵御外敌而闻名于世的!刎首留城的巴曼子将军,更是忠义文化的先锋代表者!也是巴文化中的灵魂人物!稍晚时代的严颜将军就是曼子巴将军忠义文化的践行者,追随者。秦良玉将军,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代表人物。更是几千年中国发展史上唯一被收入正史的封侯女将军!这些在忠州大地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英雄人物,个顶个的都是大爱无言,豪气冲天的人物。他们的忠义,是对国家,对同胞的大忠大义,而不是兄弟间,集团间的狭隘的兄弟之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们虽是一个个讲义气重感情的汉子,但他们的忠义只是兄弟间的义气,小集团的担当!和巴将军那种为了百姓安危而自愿一死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境界、一种格局!那么,作为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忠县,现在却将与忠县没有多少历史渊源的刘关张用来打造“忠义”文化。放着本土的忠义代表人物不用。这样的决策其实是有失妥当的!有种丢了西瓜捡豆子的意味。表面上是在抄近路,实则是一条永远到不了头的远路。因为刘关张与忠县实无交集,再怎么操作也只能是在演出别人家的故事而已,不会让人与忠县风土人情挂上钩的。本人虽只是忠县一普通百姓,但平凡却不影响爱家乡之情。几年来,本人曾系统的发表一些关于家乡建设的文章。也曾对忠县打造《烽烟三国》提出过一些自己的见解。特别对有关把实景演出《烽烟三国》改编成一场以巴曼子,秦良玉等本土人物的实景战争演出。但呼声羸弱,没啥作用!今天,看到关羽的《武圣殿》的新闻,本人实在忍不住,再次呼吁忠县的有关决策者们,在打造旅游项目时,一定要抓住本土风土人情,历史背景!越是本土的,才越有生命力!不然,注定是没有好的结果的!本人再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引起所有忠县人的思考,相关部门的重视了!一,建议把《烽烟三国》,改变打造成以巴曼子、严颜、秦良玉将军的实景战争剧。虽然人物熟悉度赶不上刘关张,但越是这样,就越有机与我们对其英雄形象的树立。这样打造出来的英雄人物,才具有更明显的“忠文化”标签。这是打造刘关张来代表忠文化所无法具备的。二,建设《忠义庙》,里面供奉主殿巴曼子将军,两侧殿供奉严颜将军,秦良玉将军!再以巴曼子将军的祭日打造出每年定期举行的祭祀大典。倡导所有巴国后人,前来拜祭我们共同的祖先,共同的信仰!只有这样,具有本土文明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项目!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再说句题外话,关于关羽的真实历史存在性,其实很多人对于三国人物的了解都是来至于名著《三国演义》,我们只记住了他们的兄弟情,但却不知道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作用,比如在蜀汉灭亡进程中,许多人有责任。其中关羽可算是蜀国走下坡路的第一责任人。他破坏了联吴抗曹大计,因为性格的原因得罪了东吴,遭到吴、魏两面进攻,不但失了荆州,破坏了诸葛亮定下的隆中对战略规划,而且自己也英勇牺牲。因关羽的死,张飞为给他报仇,结果被部下杀死。为给他们俩报仇,刘备不顾众臣劝阻,冒然发动了对吴的夷陵之战,结果兵败,大批蜀国栋梁之材或死或降,刘备自己也因病去世。自此,蜀国成为三国中最弱势一方。关羽是蜀国灭亡第一责任人。这一点,在历史学界,是几乎没有异议的。所以,再次建议忠县的能够左右忠县发展的决策者们,放弃外来文化吧,把以巴曼子将军等本土忠义文化代表者作为旅游发展的文化基石,才是忠县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路,只有走对了,才是坦途!愿家乡越来越美好!(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