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贡献国字号优质校力量
2025/3/20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重庆日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帮扶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年5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入选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评选的“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成为全市唯一一所入选的普通高校。此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是对学校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高度认可,激励着学校在乡村振兴中做出新的贡献。作为我市唯一涉农的高职院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充分发挥涉农教育专业特色和科技优势,走科教振兴、产业振兴之路,努力当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者”、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方”、人才培养的“先行者”,为助力乡村振兴打造“高职样本”。深化“高校下乡”把职业学校办到农业产业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专家学者到水口村调研指导,实行‘造血式’扶持,为我们村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帮助……”近日,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水口百姓对来村指导的专家团队表达感激。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利用自身专业人才优势,组建由教学名师、技术专家组成的“乡村特工队”“技术专家团”等长期“上山下乡”送教,并根据弹性学制,“半农半读、农学交替、旺工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提高实效。“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涉农高职院校责无旁贷。”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章说,学校探索“高校下乡”模式,旨在把职业学校办到农业产业上、农村田地间、农民生活中,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此,学校采取品牌共创、基地共建、产业共兴等模式,开展多方合作,激活农业增收“新动能”。学校坚持以专业带产业,依托学校农业专业优势,联合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水稻专业合作社,启动实施“稻鱼共生”特色产业项目,先后创建“三峡稻鱼米”等特色品牌,“产教扶贫‘稻鱼共生’促攻坚”项目获评年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优秀成果奖,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建成白土镇大林村“三峡稻鱼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余亩,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建成云阳、忠县、梁平等地“三峡稻鱼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所在区域发展“三峡稻鱼综合种养”产业3.27万亩,年经济效益达1.1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采取“技能+产能”模式,先后在万州区白土镇、龙沙镇、龙驹镇、恒合乡以及云阳县双土镇、忠县新立镇等帮扶地区发展核桃亩、青脆李亩、冬桃亩,形成了一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足、商品率高的“林+菜”“林+药”特色产业,切实让当地村民享受产业发展红利。创新“田间学院”育人模式获评“西部样板”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所有担当的学校理应不断改革创新,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年,学校在全市建立首个乡村振兴“田间学院”。年,学校开展“院校地”三方联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探索推进开展涉农高职“三农”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固化推广五方共建乡村振兴“田间学院”,让这一模式持续深化发展。学校创造性提出了基于田间学院培养三农人才服务乡村五大振兴的理论范式,形成了由“田间微课”等构成的一整套概念与框架,探索和构建了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产—教—产”互嵌式、“1+N”融合式、“三维”赋能式、“5G”共生式、“三力”助推式的系统行动理论框架,创建了涉农高职院校基于田间学院的“五融合”“五重构”“五联动”育人模式。探索了基于田间学院的“田间课堂”“田间教材”“田间微课”“田间学分”等个性化培养方式。持之以恒的创新探索,令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的硕果。承担市级教改项目26项、重点重大项目10项,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二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2项;发表教学改革核心期刊论文46篇;建成国家级“双高”专业群1个、骨干专业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入选全国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等表彰19项,帮扶的天元乡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在人才培育上,十年育训“一懂两爱”三农人才6.2万余人,其中培养乡村高技能人才2.1万余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4.1万余人。成果经验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交流33次,在四川、湖北、陕西、贵州等全国多省推广。“产赛教”融合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兴农,人才是关键。随着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如何培养成为时代考题。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早在几年前就依托《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赛教”融合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合作,深化“产赛教”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聚焦专业不专、课程不适、评价不准等难题,首创了“以赛为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产赛教”育人新模式,开创了“产赛教”融合模式下的“三域三全”育人新机制,开发了项目推动式“三阶段四层级”竞赛新路径。“和单纯的‘产教融合’相比,加入‘赛’这个关键元素后,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拼搏、创新、责任意识,同时倒逼学校教育教学方法改变,更加适应产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学校校长李炯光说。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产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创新催生了一系列校园蝶变。学生获国家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5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31项,获市级一等奖72项,市级奖牌总数项;获“双创”大赛国家级奖励7项、市级奖励30项。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产赛教”融合方面的论文18篇,教改项目获得省部级教改项目31项,教师参加竞赛获国家级奖励4项、市级奖励13项,张传师等4名教师获评“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涌现出聂青玉等一批“德艺双馨”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品牌愈发响亮,学校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年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产赛教”融合育人模式先后在各类会议上做了20余次交流。近5年来,先后有50余家兄弟院校及其他单位来校考察学习“产赛教”融合育人模式,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以自身担当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贡献出巨大力量。王小寒胡忠英图片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