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遗址培育新兴业态忠县打造忠州八

2025/3/18 来源:不详

清晨,距离忠县城区约6公里的皇华岛,在云雾霞光中宛如江中仙岛,岛上一片静谧,只有水鸟翩飞的轻响。▲独珠半岛、三峡港湾、鸡公咀半岛构成壮美开阔的“心”字景观,皇华岛恰如“心”头那一点。受访者供图今年国庆长假,皇华岛将告别这份安宁,正式迎来首批登岛游客。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洲岛湿地的生态美,还能追思历史遗存,感受先贤的忠义精神。“统筹生态与人文,突出保护与利用,培育新兴业态,发展文旅经济。”9月24日,忠县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忠县落实“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要求,因地制宜打造石宝寨盆景特色小镇、中国柑橘城·三峡橘海、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独珠江村、?井沟风景名胜区、三峡港湾旅游度假区、三峡留城·忠州老街和白公祠文博景区等具有忠县文化辨识度的“忠州八景”,让生态显美、让文物说话、让业态创收,下活文旅这盘棋。生态保护必须先行长江奔流至忠县,与沿线的独珠半岛、三峡港湾、鸡公咀半岛相拥相合,构成壮美开阔的“心”字景观,皇华岛恰如“心”头那一点,而岛型也呈心状。▲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通讯员田华平摄皇华岛约1.5平方公里,地势由岛周向内逐渐抬高,形成岛周陡坡、岛中缓丘的地形特征,岛内总体呈现出“一圈湿地、一坡密林、一坝良田”的生态格局。“岛屿湿地特征显著、形态自然,兼具水、陆、消落带湿地三种生态系统特征。”忠县湿地保护管理站负责人介绍,皇华岛拥有大面积形态各异的湿地,是以河流湿地、岛屿湿地、库塘、稻田和人工渠系等构成的自然与人工复合湿地系统,是我国水库消落带湿地和岛屿湿地的典型代表。过去,皇华岛是一个完整的建制村,余名居民主要以捕鱼为生。三峡移民搬迁后,忠县依托稻田种植湿地植物,建设梯田小微湿地景观,与岛上现有的沟、渠、堰、塘、井、泉、溪等岛屿小微湿地体系形成网络,构成了岛屿小微湿地群。年,忠县又对皇华岛消落带开展保护修复工作,逐步构建起乔灌草搭配、颜色丰富多彩的生态屏障。年,皇华岛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现在,岛上拥有植物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2种;野生动物种,其中国家和市级重点保护动物36种。“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忠县相关负责人称,忠县拥有88公里长江岸线,包括皇华岛在内的“忠州八景”都分布在长江沿线,加强江岸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任重道远。他表示,“打造‘忠州八景’,生态保护必须先行。”▲独珠江村传统村落。受访者供图与皇华岛一江之隔的独珠江村,三面临江,一面环山,其环境保护对一江碧水尤为重要。忠县以“江-村”为魂,打造“护山·理水·营林·疏田”生态共同体。13公里长江岸线宛若轻纱、亩生态丛林遍布全村、亩梯田坐落有序,荷叶铁线蕨、白额雁等珍稀动植物和谐共生,一幅山清水秀的秀美画卷尽收眼底。让文化资源“说话”皇华岛不只是生态示范岛,更是人文魅力岛。忠县过去叫忠州,是南宋宋度宗赵禥即位前的封地。宋度宗登基后,年号咸淳,升忠州为咸淳府,后府治迁往江中皇华岛,后称作皇华城。皇华城也是宋元山城体系中唯一的岛城。公元年底毁于战火。除了南宋军事及生产生活设施遗址,岛上目前还有晚清村落遗址、古墓群、摩崖题记、明清石刻等人文景观。“‘一城、一府、一帝’为城址增添了厚重历史底蕴。”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大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蔡亚林介绍,经考古确认,皇华城城址由岛顶内城,西北外城和南、北一字城墙组成,重点发掘了大湾、冉屋丘、一号城门等9个片区,清理揭露房址、水池、墓葬等各类遗迹余处,出土金、玉、铜、铁、石及陶瓷等各类文物、标本余件(套),“基本厘清了城址的沿革变迁、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部分发现可填补宋元山城乃至中国城市考古的空白。”年,皇华城遗址获评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作为首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重点项目之一,忠县启动建设集“考古发掘、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三峡生态岛·千年忠义城”。忠县委托北京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开展遗址价值阐释和复原研究,深入挖掘皇华城历史概况及文化价值;完成城墙复原、1号城门陈列展示、考古体验区布置等工作,稳步推进皇华城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保护优先,深挖独特文化标识。”忠县副县长李臣称,忠县系统梳理历史遗迹、文化古迹、红色资源、非遗项目等文物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忠县在长江文化中的位置,着重研究忠文化、汉阙文化、盐文化、冶锌文化,“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讲好长江文化忠县故事。”▲忠县建起了忠州汉阙广场。受访者供图同样,忠县在打造“三峡留城·忠州老街”时,不搞大拆大建,修旧如旧,优先保护留存历史遗存,对明清时期的东门、东坡梯子、龙泉井、弓箭街,以及具有巴渝传统民居特色的龙家院子、大府邸、黄家院子、曾家祠堂等20余处文物古遗迹和传统古建筑进行“微改造”。忠县素有“中国汉阙之乡”的美誉,在老街入口,忠县建起了忠州汉阙广场和忠州展览馆,集中展示老街所蕴含的“忠”文化、“汉阙文化”及三峡移民历史。打造新兴业态服务当代“与其他古镇老街相比,忠州老街至少有三个特点。”忠县住房城乡建委主任田海滨介绍,一是老街既是文旅项目更是民生项目,带火了旅游,也改善了居住环境;二是“微更新”保留了城市肌理,保护了不同发展阶段建筑历史风貌;三是留住了原住民,1.3万余名原住民在此安居乐业。修旧如旧的老街,还吸引来了重庆北仓文化创意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仓集团)。在老街保护与修缮基础上,北仓集团适当植入公共艺术廊道、堤岸遗址公园、当代体验区、传统商业集市、现代文创片区、文化教育片区等多种业态,打造川剧团、非遗文化馆、民宿、物业等,以“文化、文创、文旅”为核心元素,打造充满三峡原真老城气息的生活街区。▲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通讯员田华平摄目前,45家文创企业落户老街经营怀古业态,打造了临江鱼(春华秋实)、后火锅等特色餐饮品牌,以及老巷子民宿、川渝购物店、陶艺体验店、银饰DIY体验馆、川剧表演等,形成特色餐饮、特色商品、文化展示、民宿、服务配套五大业态布局。“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既能记住乡愁,又能服务当代。”忠县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忠县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乡村振兴”等活化利用创新模式,让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相互交融,推动“忠州八景”串点成线、连珠成景,形成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记者在现场看到,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内分为城门展示区、考古体验区、军事体验区、衙署展示区和梯田湿地区、水岸休闲区。开园后,岛上既可以开展湿地科普宣教,也可以举行考古体验活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