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夫战场牺牲,她带准婆婆出嫁,不离不弃
2023/6/9 来源:不详3年前,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重庆广电大厦演播厅内举行,大幕拉开,闪光灯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的袁玉兰徐徐站立眼前。
公里的追寻,跨越近半世纪的时间,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袁玉兰对未婚夫的母亲不离不弃,照顾有加。
“赴一场四十年的约定”,在时间逝去,物是人非的四十年以后,青春不再的袁玉兰站在烈士张宜华的墓碑前说道,“老娘我照顾的很好。”
情投意合,确立关系
袁玉兰,是重庆市忠县石宝镇晨溪村人,年,袁玉兰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村的拖拉机手张宜华。
彼时,袁玉兰家住在晨溪大队1组,而张宜华家住在晨溪大队6组,两户人家之间隔得不远,步行也就二十多分钟的时间。
村里人家长里短的都了解的十分清楚,大多也都没什么秘密,袁玉兰,家里有兄弟姐妹六个人,袁玉兰排在老大,父母均仍健在,生活虽不富裕却十分喜乐。
而反观张宜华的家里,只有他跟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唯一的一个妹妹也在几岁的时候不幸夭折了,张宜华的父亲,在其上小学的时候离世了,家庭不堪重负。
在村里人看来,张宜华这样的家庭,袁玉兰嫁进去,肯定是要“受罪”的,可是袁玉兰却不以为然。
二人小学时就曾是同学,性格脾性,也算是相投,而且一段时间的接触下来,袁玉兰也看到张宜华为了给母亲减轻压力,分担农活,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才匆匆回到家中。
这样一个勤奋而又孝顺的男人,深深吸引着袁玉兰,二人接触愈发多了起来,时间一久,情愫渐生,很快就确立了关系,第二年,他们就订了婚。
应征入伍,再会无期
袁玉兰与张宜华二人,相约来年举办婚礼,袁玉兰害羞而又憧憬的准备着嫁妆,可是这份憧憬却在不久之后被打的稀碎。
年年底,县人民武装部到村里征兵,“参军报国”是每一个男儿的梦想,张宜华也不例外,看着宣传告示,张宜华有股子冲动,想要直接填报,奔赴疆场,只是一想到,家里孤苦无依的母亲、欣喜待嫁的未婚妻,张玉华又迟疑了。
迈着沉重的步伐,张宜华回到了家中,看着母亲不由心酸,万般纠结的情绪,压抑的张宜华几乎喘不过气来。
善解人意的袁玉兰瞧见张玉华的样子,又想起最近村子里沸沸扬扬的“征兵热”,心下了然,“你安心去服役,把妈妈交给我照顾。”
张宜华紧紧地盯着袁玉兰的眼睛:“什么?”
袁玉兰微微一笑,“我一定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照顾好老人。”
张宜华激动得看着袁玉兰,双眼之中不由带上几抹感激与歉疚,袁玉兰宽慰的拍了拍张宜华于是二人取消了来年的婚礼。
最终张宜华还是踏进了“入伍”的行列之中,临行之前张宜华摸着袁玉兰的头发声音哽咽地说道:“等我退伍回来,我们就结婚。”
袁玉兰点了点头:“好,我等你。”
袁玉兰就这样眼眶含泪的看着张玉华越走越远,直到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袁玉兰心中又岂会舍得呢?只是她深知张宜华的为人,又明白入伍参军,对张宜华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以袁玉兰只能压下心头的不舍与思念,送他离开。
奔赴西藏军区的张宜华在部队表现优秀,一路晋升,多公里的距离,那时的通讯也远没有现在这般发达。
袁玉兰与张宜华二人便始终以“写信”的方式来保持联系,互诉思念,虽然无法常相见,但是相思情绵绵。
恰如离别时所承诺的那样,袁玉兰时不时地会到张宜华的家里,帮助他的母亲干活,也会在收到来信时,眉飞色舞地同他的母亲,讲述张宜华的现状。
就在袁玉兰满心期待着张宜华的退伍之日,成亲之时时,张宜华的死讯,让一切的明天都不再作数。
年,袁玉兰再一次收到了张宜华的来信,只是这一次信件之中却不复往昔的轻松愉快。信中,张宜华先是简单地交代了一下自己即将奔赴战场的事情,随后珍重的说道,
“打赢了这场仗我就回家,但如果子弹不长眼,拜托你帮我照顾好妈妈……”
袁玉兰看完信件之后惴惴不安,但是为了能让张宜华放心,袁玉兰元暂时按压下心头的不安写道。
“别乱说,你一定会平安回来的,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是应该的,你不用担心,无论怎么样,我都会照顾好妈妈。”
袁玉兰搓着手将信件寄出,看向无际的天边,心中暗暗祈祷,只是张宜华却再也无法收到这封信了。
而袁玉兰再也收不到张宜华的回信了,再也等不到那个承诺要娶自己的男人了,不久之后,部队便传来了张宜华的噩耗。
“为了掩护战友,张宜华不幸被子弹射中,壮烈牺牲。”
袁玉兰乍愣的看着,眼泪不自觉地从眼眶滑落,口中喃喃道,“不可能……不可能”脑海中却满是那张宜华的绝笔信件。
袁玉兰不相信张宜华也死,可是部队的消息,却又真真实实,明明白白,大哭崩溃之后,袁玉兰终于接受了张宜华已经再也回不来了的事实。
那个承诺要与自己携手相伴一生的人,终是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国家,将自己的血肉献给了自己伟大的理想。
重承诺,守母亲
张宜华的死讯传来之时,痛苦的不仅是袁玉兰一人。
若是对袁玉兰而言,张宜华是未来的丈夫,是即将拥有的幸福;那么对于张宜华的母亲袁和菊而言,这个儿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一生悲惨,独留一个儿子与自己相依为命,如今却是连这唯一的寄托也不复存在了,儿子的突然离世,袁和菊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几次晕厥过去。
从悲伤之中回过神来的袁玉兰瞧见袁和菊的状态,自责不已,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紧紧地握住袁和菊的手坚定地说道:
“妈妈还有我呢,我会陪着你,照顾您的。”
袁和菊看着袁玉兰,强扯出一抹笑容。
之后,每天袁玉兰都会来看望袁和菊,陪她说话,消遣悲伤,只是袁和菊的状态却一直不见明显的好转。
有一天,当袁玉兰一如往常般来到袁和菊家时,只见,其默默地立于门边,双眼垂泪,眼神黯淡无光。
那一瞬间,袁玉兰突然意识到一个失去了依靠的老人,只凭藉着自己这般每天上门拜访,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也就是一瞬间,袁玉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搬来跟袁和菊一起住,方便照顾。
第二天袁玉兰便收拾了衣物,准备搬到袁和菊家,而得知袁玉兰的决定之后,袁家人表示极力的反对。
村里面也有话传出“张宜华已经走了,她这不是犯傻吗?还不赶紧找个婆家嫁了。”
面对家人的阻拦,袁玉兰声音哽咽的说道:“我答应过他的,要给他照顾好妈妈。”
面对袁玉兰的坚持,袁家人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
独自坐在家中,默默伤心的袁和菊,当看到袁玉兰拎着行李出现在自己家门的那一刹那,有震惊,有感动。
袁玉兰扯着嘴角笑着看着袁和菊,“妈妈,以后我们一起住。”
从那以后,袁玉兰每天都默默的陪在袁和菊的身边,给她做饭、洗衣服,陪她说话,有了袁玉兰的陪伴,袁和菊的心情也渐渐明朗了起来。
但是因为哭泣过多,袁和菊的右眼几乎失明,左眼也看不清楚,再加上贫血十分严重,袁和菊的身体远不如以前。
于是,袁玉兰除了每天晚上用热毛巾给袁和局敷,眼睛滴眼药水之外,还为了袁和菊的病情四处求医,买回要来,熬好之后,再一口一口的喂给她。
在袁玉兰的日复一日的努力之下,袁和菊的身体一天天的好了起来,失去儿子的悲伤也在慢慢被治愈。
带“母亲”出嫁
只是,哪有姑娘家不嫁人的呢,袁家人虽然在袁玉兰对待袁和菊的事情上颇有微词,但是对于这个女儿,他们终究是希望她能够过的好的。
有一天,张宜华的舅舅来到家中,对袁玉兰说,“你照顾我姐这么久,孝心,爱心都尽到了,可是你已经26岁了,不能再耽误了。”
这一天迟早是要到来的,袁玉兰设想过,倘若张宜华没有死,自己此时只怕已为人妇,为人母,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了。
摇摇头,甩去脑中纠葛,袁玉兰说道,“我嫁人了妈妈怎么办?我答应过宜华要替他照顾妈妈。”
其实,张宜华舅舅是袁和菊派来的说客,她深知袁玉兰的为人,倘若由自己开口,想必她是无法接受的,但是自己的儿子已经死了,自己也已经拖累了人家姑娘这么长的时间,属实不能够再拖累下去。
谁知,袁玉兰却是一眼看穿了自己的“把戏”,对于袁玉兰的坚持,袁和菊无法,只好假装生气,不吃不喝,试图逼其就范。
袁玉兰一瞧袁和菊似是有意绝食,担心袁和菊的身体,当下就不再坚持,“嫁人可以,但是我得带着妈妈。”
带着妈妈嫁人,自古以来就十分少有,更何况是带着准婆婆,不少人家对此颇有意见,媒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终是无人能够不介意袁玉兰的条件。
直到年,张宜华的舅舅认识了一位名叫“彭国政”的搬运工,相处下来,发现此人勤劳又踏实。
张宜华的舅舅便动了撮合彭国政与袁玉兰在一起的心思,只是想到袁玉兰的条件,为了避免尴尬,便提前同彭国政交代了。
出人意料的,彭国政并没有像之前作媒的那些人一听到袁玉兰的硬性条件,就打起了退堂鼓,他反而被提起了几分兴致。
在了解袁玉兰这样的硬性条件下的故事之后,彭国政被这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吸引了,在二人接触之后,更是坚定了想要与袁玉兰组成一个家的念头。
“多个妈妈,多一份福气。”
彭国政向袁玉兰保证会和她一起照顾袁和菊,袁玉兰见其坚决,便同意了这门婚事,后来便步入了婚姻。
瞧着,袁玉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袁和菊一直紧紧吊着的心,终于沉了下来。
婚后,彭国政与袁玉兰一起住在袁和菊家中,只为更好的对老人尽孝。
彭国政家境贫寒,在孩子相继出生之后,原本拮据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纵使生活再贫苦,夫妻二人始终未曾让袁和菊吃过一点苦。
没钱,袁玉兰就在农活之外,跟丈夫一起做搬运工补贴家用,即使再苦再累,袁玉兰从来也没有让袁和菊干过什么活。
而彭国政始终秉着自己当初的承诺,是真的认真在将袁和菊当作自己的母亲在照顾,身体不舒服,就整日陪伴。
袁和菊喜欢吃鸡蛋,就养了许多只鸡,保证袁和菊有鸡蛋可以吃上,经常钓鱼来给袁和菊补充营养。
袁玉兰的孩子出生之后,一直叫袁和菊奶奶,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两个孩子对这个奶奶十分敬重和疼爱。
袁和菊的身子骨慢慢好转,性格在一家人的照顾之下也慢慢开朗了起来,只是儿子的离去却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
年的一天,袁玉兰无意中瞥见袁和菊在对着张宜华的照片絮叨,那时,袁玉兰才意识到,其实妈妈心中从未放下过。
也是因此,袁玉兰才动了寻找张宜华墓地的心思,悄悄地,袁玉兰找到张宜华生前的战友打听张宜华的墓地所在。
得到消息之后,袁玉兰挂念着袁和菊的行动不便,最终还是决定自己代替袁和菊走这赴云南的一程。
站在张宜华的墓碑前,袁和菊温柔笑笑,一如当年那个作出承诺的姑娘,“替你孝敬妈妈,我做到了,你安息吧。”
一句承诺,一生坚守,42年来的漫长陪伴与守护,袁玉兰对曾经的准婆婆袁和菊精心呵护,照料有加。
年,袁玉兰被评为“诚实守信好人”,年在“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荣获“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
年7月入选“全国城市守信模范”候选人,年11月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年1月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公布为“年诚信之星”。
也曾有人问过40多年如一日的坚持靠的是什么?
袁玉兰说,“靠的就是当年的承诺,我答应了要照顾老人,我就会全心全意照顾好妈妈。”
如多年前所承诺的那般,袁玉兰将袁和菊照料的很好,曾经一度袁和菊骨折受伤,却在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便可下地行走。
这样的恢复能力,就连医生都啧啧称叹,恐怕许多亲生子女都无法做到像袁玉兰这般,但她确实给了这个悲惨半生的老人一个家。
一个家庭合睦,子孙满堂,孝顺有加的家,虽然袁玉兰如今已经不复昔日的青春年华,却始终四十年如一日的照料着袁和菊。
不似亲生,更似亲生,四十多年的时间,如今袁和菊已然是位九十高龄的老人,在袁玉兰的照料下,身体始终硬朗。
参考文献:
《袁玉兰带着烈士妈妈嫁人》年
“你为国捐躯我替你尽孝”;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