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重庆健康答卷三把钥匙

2024/10/20 来源:不详

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314/4786590.html
年12月3日早上8点过,重庆市秀山县石耶镇中心卫生院针灸推拿科就已经来了四五个病人。58岁的李忠躺在病床上,医生刚刚给他做了推拿。“这里的医生很得行,把我的关节炎治得服服帖帖,再也不用花一天时间跑到县城去了。”李忠说。卫生院医生水平的提升,让乡镇百姓受益良多。近年来,医院与石耶镇中心卫生院联建针灸推拿科,卫生院不仅有县级专家定期坐诊,医生水平也得到整体提升。“医院、医院为龙头,分别与17家、10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两大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内人员使用‘一盘棋’,医院专家到基层帮扶,基层骨干到医院进修,统一服务标准,实现服务同质化,促进人才队伍均衡发展。”秀山县卫生健康委主任张晓勤说。秀山县推动县域内医疗资源下沉。大医院跑,是长期存在的现象。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散、小、弱”问题,为提升医疗能力,秀山县医疗卫生机构一方面向上借智借力,与重医附二院、医院等“结亲”,医院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另一方面以“领导+科室+专家”的形式,对基层卫生院“包干负责”,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同时,医院和27家基层医疗机构资源,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构建“基层资金池”累计达.76万元,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人才下派等经费支出。清溪场、龙池、溪口等乡镇卫生院因此得以配备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医学设备,中和、平凯、梅江等基层医疗机构环境也大为改变。“这些医共体建设措施的实施,让全县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张晓勤介绍,截至年12月底,秀山县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门急诊服务.49万人次,其中基层医疗机构4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02%;出院人数11.51万人次,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4.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07%;医院下转病人人次,同比增长15.8%,分级诊疗机制逐步健全。区县医共体建设,聚焦事关群众卫生健康的“关键事”,让基层医疗机构强起来,把人才留在基层,让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目前,重庆已在25个区县试点了医共体建设。在医共体内,重庆通过畅通上下转诊渠道,推动远程影像、心电结果互认等手段,实现“医通”;通过强化激励,推动区级医疗人才向乡镇“下沉”等措施,实现“人通”;在医共体内,建立“发展资金池”“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统筹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改造就医环境、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等,实现“财通”。各种措施多管齐下,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通过试点开展医通、人通、财通建设“三把钥匙”,重庆市以医共体为单位实施打包付费,结余留用,医院用药衔接和人员统筹管理,畅通转诊、共享、帮扶渠道,不让一个基层医疗机构掉队。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处长胡彬介绍,年,全市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成效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84万人次,同比增长9.88%;25个试点区县基层诊疗人次增幅明显,基层诊疗量占比平均值57.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72个百分点。在荣昌区,区级医共体总院建立了远程影像、心电会诊中心,并覆盖21家乡镇分院,通过“分院检查、总院诊断”,区级医疗资源辐射到了乡镇,不少常见病能在基层获得诊疗。荣昌区卫生健康委主任竹林村说,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近一年来,医共体内的分院上转患者到总院获得补助45.71万元,远程影像和心电会诊总院获得补助55.81万元。医共体分院实现了财务收支平衡,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新修建的忠县石子乡卫生院。受益于“资金池”,原本夹在两栋居民楼之间的“田坎诊所”忠县石子乡卫生院,建起了平方米的业务大楼,引进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环境好了,设备新了,乡亲们也都愿意来了。仅年,石子乡卫生院的门诊量就增长近50%。“通过探索医共体建设,重庆正逐渐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整体提升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群众少生病、方便看病。”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表示,目前,全市正探索向区县级医疗机构派驻公共卫生专员和联络员,组建区县域妇幼健康联盟和中医药服务联盟,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门诊科室布局,设置妇幼健康部、全科医学部和中医馆、专科服务区等方式,打造“医防融合”新体系,进一步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努力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贺立陈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