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丨山水巴渝情怀地勘丨郑劲松选择向上一
2022/10/8 来源:不详选择向上一路阳光
——重庆市地矿局优秀共产党员刘娜的十年履历
郑劲松
刘娜作为优秀党员代表交流发言(作者供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时间是最公正的命运裁判,每个人都是等量供给,但收获却大相径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于一个走出校门进入职场的青年来说,如果把每天都当做一瞬,十年就能绘出一幅壮丽的青春画卷。
这是采访重庆市地矿局优秀共产党员刘娜给我的感悟。
年,刘娜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来到重庆地矿测绘院工作,迄今刚好十年。她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干起,继而成为部门主任,后到院技术负责人、再到院总工程师,直至现在市地质矿产集团地矿测绘公司的党支部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她先后荣膺“重庆市地矿局优秀青年”“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地质矿产集团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地矿局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测绘》百年正风华丹心写春秋——优秀党员测绘科技工作者”等系列荣誉。
测巴山渝水,绘魅力重庆。她不是画家,却用十年时间,在广袤无垠的重庆山乡和鳞次栉比的都市“绘”出了一道美丽的青春风景线。刘娜的十年工作轨迹,生动地告诉人们——
做奋斗者、追梦人,选择向上,就会一路阳光。
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刘娜是个“急性子”。年7月1日,她从山东科技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0天后就来到重庆地矿测院报到。报到9天后,她,一个初出校园的女娃娃,就跟男同事一起背起仪器、扛起脚架,冒着近40度的高温,翻山越岭,走向了广袤的渝东北山区。
此时恰逢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全面开展时期,往返重庆主城和渝东北的崇山峻岭与田园乡村,刘娜一干就是3年多。
地形测绘对一个测绘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不算难事,但隔行如隔山。“我是学测绘的,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核心在规划设计,一开始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都是在单位同事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又增加了自己专业以外的一技之长。”关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刘娜专业地进行了科普:“该项工作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主要目的,采取技术措施和手段,对利用率不高的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理,通过提高复垦耕地的质量,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每个项目都分为前期测绘、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现场施工和竣工测绘四个阶段。前期测绘主要采集面积、建设类型及周边地形地貌,编辑现状图、制作复垦地块台账;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要先进行实地踏勘,然后依据技术规程和资金情况,结合各个地块周围的生态环境合理编制复垦规划图、工程布局图、单体设计图及预算表;现场施工主要是施工单位照图进行;竣工测绘,则以设计图和指标核定范围线为底图,确定出复垦片块的实际复垦范围线、面积、复垦后地类及新建田坎、灌排设施及道路设施等工作量,再次核定整个项目的资金投入及成果。”谈起工作,刘娜滔滔不绝,“这项工作是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增加耕地的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可以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
刘娜为长寿区邻封镇干部及村民讲解土地规划
刘娜说:“来到重庆后,才发现必须先克服几个问题:一是南北方的这种地形差异,虽然自己是学测绘的,但北方地形平整,工作环境好很多,来到重庆后发现和自己在学校里认识的南方有很大差异;二是气候问题,正好暑期来到重庆,日头底下四十几度的高温,连“人丹”也没法解暑;三是技术问题,自己实际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内容。”
“入职后第一次出外业吃的苦头还是很难忘。那是去开州区九龙山镇麒麟村测土地整治项目的地形图,仅仅那一次,我中暑了,整个人都是眩晕的。当然,熬过去就好了。”刘娜笑着说,“我喜欢重庆的山水林田湖草矿,学测绘的嘛,适应能力肯定还是很强的,那次之后,10年就都挺过来了。”现在,刘娜还是会经常出外业,但适应了重庆的环境,再热的天也没再出现任何问题。
下乡测绘,都是借住农户家里,在山间遇到蛇,被蚊虫叮咬,都是家常便饭。令刘娜记忆深刻的有这样一次经历:年7月的一天,刘娜在巫溪县峰灵镇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规划设计工作,晚上下暴雨,电也停了。难堪的是,睡到半夜,床突然塌了——因为那是农民临时支的床,下边垫几块砖,上面搭个木板,铺上棉絮和席子就可以睡。大半夜,也不好意思打扰房主,干脆直接睡在木板上。刘娜想,与山东老家的农村比,这里的农村确实太苦了,自己的工作不就是为农民早日摆脱贫困服务吗,与苦挣苦熬的老百姓比,自己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现场建点
年“”渝东北特大暴雨,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猛烈的雨水给多个区县带来不同程度的灾情,极端天气导致了对地灾隐患点变形监测数据高频率获取的实际需求,切实体现出了传统人工监测手段的不足。刘娜说:“此次灾情期间,我们刚好承担了三峡重庆库区后续规划云阳县南溪老集镇库岸的应急监测工作,整段库岸接近两公里,有6个滑坡,威胁到小学、中学、场镇等多处重要场所,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工作量很大,数据处理周期长,不能满足随时判断库岸稳定性的需求。而那时,物联传感技术其实已经在其他领域应用成熟,因此,我们革故鼎新,首次在应急监测项目中引入自动化监测设备,用两个多月时间,在南溪老集镇建设完成了1台雨量计、3套地下水位、6套裂缝计及27套GNSS监测设备,用智能化实时监测方法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作为重庆市首个智能化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项目,我们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项目的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年,刘娜又带领监测室建设完成三峡重庆库区后续规划中忠县等8个区县25个地灾隐患点合计台套的自动化监测设备。运行至今,每年库区水位变动及强降雨期,她都坚守一线24小时待命。
作为平凡的地质测绘人,她始终坚持兢兢业业的态度、勇于奉献的作风,谱写着动人的青春诗篇。“但对孩子,我还是相当愧疚。”刘娜说,“儿子很懂事,今年上一年级了,但在他四五岁时,有一个听起来有趣好笑但让我心酸内疚的认知。”一天晚上睡觉前,孩子对她说:“妈妈,幼儿园同学妈妈们的工作都不好。”刘娜诧异地问:“为什么呀?”孩子回答道:“因为他们的妈妈晚上没有工作,周末也不去上班。”刘娜哽咽了。这次对话,对她的触动很大。“我总给孩子说,自己努力工作是在为他、为家庭,用自己的劳动为他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其实反过来,孩子更是在为我付出。对于儿子,我欠缺了太多的妈妈的陪伴。”
作为年轻的奋斗者、追梦人,工作十年,刘娜没休过一次公休假,也没请过假,回山东老家办婚礼也只利用了五一假期,产假只休了两个月。舍小家、顾大家,她就是这样十年如一日地为工作忙碌着,正如诗评家吕进先生说过的“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
3
追梦人和奋斗者,总是一直走在路上。
年5月,刘娜被任命为测绘院技术负责人兼监测室主任;年3月,刘娜担任测绘院总工程师;年3月,测绘院划入市地质矿产集团,刘娜被任命为地矿测绘公司党支部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刘娜说:“年5月开始,步入我地质测绘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阶段,我开始接触技术质量管理等工作,到现在四年多时间里,我坚持生产与管理同行,单位所有的业务领域我基本都从事过。公司的安全生产、技术质量、保密管理、科技创新、地理信息大数据研发所、智慧创新应用所、刘娜创新工作室等,这些我分管的工作也必须做好。”
采访中了解到,刘娜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后,刚好是测绘地理信息沿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新设备、新技术、新需求、新成果的问世,从技术能力、业务领域等多方面给传统测绘产业带来各种考验。面对与新兴产业碰撞的全新格局,刘娜深刻认识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展的新方向、新任务,年初,她牵头成立“刘娜创新工作室”,立足生产,以现代测绘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积极探索GIS、BIM、物联网、时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和智慧应用。
万事开头难。谈起“刘娜创新工作室”,她的眼睛饱含坚毅,“工作室初成立时真的很难,没人、没技术、没设备。那时候对单位来说,创新不只是技术架构的更新,更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经营模式、客户群体的转变,是对公司整体实力的检验。”对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刘娜一语破的,“但我们有干劲、有闯劲、能吃苦、不怕输。没人,班子带头干;没技术,班子带队,全国各地去学习先进经验;没设备,地矿局支持,单位自筹。成立之初,我们就定下了要将工作室打造成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技能综合人才的练兵场的目标。”
的确,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刘娜讲到:“工作室的创新不是纯科研,是多领域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和传统生产模式的更新,注重的是在传统项目中给用户带去全新的认知和体验。比如,工作室研发的三维实景模型自动生成1:地形图小程序,应用到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城镇地籍调查中,生产时间节节约一半、成本节约三分之一。再比如,三维实景模型自动计算土石方量小程序,可彻底替代传统的网格测算方法,在时间和精度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刘娜创新工作室—“全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小组”
在刘娜创新工作室齐心拼搏努力下,第一年,他们建立起一支能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处理、三维实景修模、三维仿真建模的全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小组,完成了重庆市首个大面积、高精度智慧园区三维实景测绘项目;第二年,组建智慧应用管理平台研发小组,扎根园区深度调研、量身开发,探索出“1张全息三维实景底图+1个智慧管理平台+N项智慧应用”的建设思路,实现了PC端、平板、手机之间的共享管理,致力解决在建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阶层的管理痛点;第三年,他们将研发成果逐步转化应用到智慧规划、智慧林业、智慧农业、智慧校园、智慧景区等多个领域。在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他们实现了用融合创新“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刘娜创新工作室—“智慧应用管理平台研发小组”
3年,刘娜创新工作室从无到有,骨干领军、团队作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苦练内功、精益求精。年11月,刘娜创新工作室被共青团重庆市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等8个部门共同授牌“青创工作室”,年12月,被重庆市能源工会命名为“年重庆市能源产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达标工作室”。凭借工作室的专业化、特色化、新颖化服务,年,单位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重庆市“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年,地矿测绘公司获得“重庆五一劳动奖状”,也入选了“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最具活力小型企业全国50强”。
第五届重庆市“五小”创新晒优秀项目汇报
创新永无止境,刻印在心,烙印在行。
3年,刘娜带领创新团队完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科研课题3个、目前在研课题2个,正在申请发明2项,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55项,获得中国无人系统行业金翼奖(应用创新奖)、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重庆市重点软件产品、年第五届重庆市“五小”创新晒特等奖、重庆市总工会年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五小”活动展示奖、重庆市能源产业(地矿赛区)安全生产班组“五小”劳动和技能竞赛一等奖、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优秀工程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重庆市地质矿产集团优秀项目(技术类)一等奖等。刘娜荣获重庆市总工会年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月度创新之星、季度创新之星,工作室还有4名同志分别获得了劳动之星、技能之星等称号。
4
入职十年,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在变。
大学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生跨专业学测绘,毕业跨领域做规划设计,然后钻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后又成立创新工作室助力公司转型升级,现在负责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科技创新等工作的全面管理······工作不断的变化,个人就必须不断去适应,不断去学习。这,或许就是刘娜一直忙碌的内因吧。
采访刘娜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她能把每项工作都做好,绝不是横空出世的运气,全是不为人知的努力。谈到个人生活,记者发现,刘娜的手机里“淘宝”、“抖音”这些时尚APP一个都没有,她从来不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