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的秘书一纸退数千神兵
2022/8/6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外用药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098.html
讲讲我爷爷的故事。我爷爷陈德甫先生,生前是四川省文史馆馆员,著述宏富,早年曾为杨森将军秘书,一生故事颇多,这里只讲一件——陈德甫一纸退神兵
年,正是四川“防区制”时代,即军阀混战,各自占地为王的时代。那时万县(今万州)一带为杨森占据。杨森是颇重文化之人,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延聘当地有声望的文化人为其幕僚。那时他司令部里聘有两个一等秘书,一个是洋文秘书秦伯卿(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另一个即本文的主人公,中文秘书陈德甫。
陈德甫出生于忠县书香世家,12岁即参加科举考试,入民国后又就读于当时重庆最高等的学府川东师范,是著名学者周文钦和温少鹤的高足.陈博学多才,温文尔雅,从年起即在杨森幕府中,因文思敏捷,笔墨酣畅,深得杨森赏识。
此时,正好开县县长一职空缺。杨森为县长的人选颇费斟酌,他深知开县乃万县地区之大县,素有“金开县”之称,在军阀混战无法无天的时代,此职务无疑是一个肥缺,交给谁都有些不放心。经再三考虑,杨森觉得陈德甫为人忠诚,工作严谨,人品甚好,是最好的人选,遂委陈为开县县长。杨森的本意当然是想通过陈德甫为他筹集军款,以供防区之需。据《陈德甫自诉》(藏忠县档案馆),开县是当时杨森防区内派额最大的县,仅军饷一项每月即达银元,开县民众的负担非常沉重。
开县自明代以来就是白莲教造反的主要地区之一,入民国后,开县的神兵造反亦此起彼伏,所谓神兵,就是农民因为负担过重不堪忍受而上山落草组成的队伍。
陈德甫到任不久,开县即发生“神兵”暴动,驻军长官喻文雅派兵镇压,俘获30余人押回县城投进死牢,准备择日全部枪决。那些神兵自知在劫难逃,只求速死。陈德甫本是悲天悯人之儒生,他来到牢中,见那些神兵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不禁暗生恻隐之心。神兵中的为首者是一个大络腮胡,嘴角上长着一颗黑痣,眼中流露着一股满不在乎的神色,见到县长后反而仰天哈哈大笑。陈德甫问何以如此,络腮胡回答说:“横顺就是一枪了事,死就死,我们活着又比死好多少,生活太苦,生不如死!”遂不再言。
陈德甫回头立即约见喻文雅,坚决反对枪决这30余人,说:“圣人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些神兵都是穷苦农民,是因为徭役过重,加上被人煽动蛊惑才随声附和的。他们这样做,不过是想逃避徭役而已,并非真心为匪,如果一概以匪杀之,岂不太冤枉!”
喻文雅乃一介武夫,在军阀混战时代杀人如同儿戏,他仍然坚持要将30余人全部枪决以维护一县的平安.陈德甫却坚持自己的立场,要枪下留人.喻文雅拗不过县长,只好让步,那30多个神兵于是全部释放回家,皆大欢喜。
五个月后,神兵又闹起来了,余神兵一连八昼夜将县城团团围住。这时的驻军长官是陈南亭。陈南亭主张率兵出击,问计于陈德甫。陈德甫认为出击只是玉石俱焚,徒贻后悔,且神兵确系穷苦农民,绝非匪类,不能以武力对付。陈德甫思忖再三,乃手挥一函,约千言,派人送出城交给神兵头目,其函略云:
“本县长莅任以来,关心民瘼,无微不至,自问无贪脏枉法等情。征收军款,实上级有所指示,并非县长所敢擅为。希望汝等彻底觉悟,及早回头,各自回家生产,勿再听奸人蛊惑。本县长决定详请上级减免捐款,以示矜恤。倘敢再违,立派大军兜剿,玉石俱焚,在所不顾,幸勿谓言之不先也。”
神兵见县长手书,觉得入情入理,再闹下去实无必要,次日晨便全部解围而去了。陈德甫一纸退千兵,遂成美谈。
之后不久,陈德甫出巡至铺溪口,当地农民听说县长来了,一下涌来几百人拦住道路,请求减免月捐,说肖家梁全保(村)农民为逃避月捐不敢回家。陈德甫问:“累计欠交月捐多少?”回答说大洋。陈德甫当即表态,允许如数垫交,今后由县长出面代请减免。众人一片欢呼,纷纷回家生产。三年后,当地团总董某特为陈德甫立去思碑一座,上刻“去有余思”四字。
陈德甫的种种做法虽然深得民心,可是由于筹款不力,却使杨森十分失望。秋末,杨森电令陈德甫,限三日内新筹一笔军款,若有延误,军法从事。
接电后,陈德甫万分为难,如果采取强硬手段,筹足军款也不是办不到,但一想到那些穷苦农民,却又于心不忍。泯良知而谋官位,岂是君子所为。三天转眼即过,陈德甫素知杨森杀人成性,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唯一的选择就是弃官出走,从此不再涉足官场。主意已定,陈德甫遂带上家小连夜挂冠而去。
在翻越山深林密的险关开县大垭口时,一群强人忽然从密林中冲出,将陈德甫一行的轿乘截住,高喊留下买路钱,否则休想活命,随即将陈一行拉进一山洞。陈德甫吓得两腿发抖,以为此生休矣。进洞后,一为首的汉子气势汹汹上前来正准备语言,凝视片刻,忽然倒头就拜,口称有眼无珠,并对左右大呼:“这就是我给你们讲过的那位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陈德甫定睛看去,才发现这位汉子满脸大络腮胡,嘴角上长着一颗黑痣,正是当时被他从枪口下救出的那位神兵头领。
当下这伙强人恭恭敬敬的请陈德甫上轿并一路护送出山。
杨森闻陈德甫挂冠而去,大怒,下令缉拿陈德甫,而此时陈德甫已潜回忠县,藏匿于复兴乡陈氏祖茔附近。时陈德甫胞弟陈言甫亦在杨森部任军需官,因音讯难通,尚不知其兄已出走,杨森一怒之下便将陈言甫投进监狱。陈家闻讯大惊,经辗转托人说情,并倾家荡产凑足大洋0元交杨森,始将言甫救出。陈家从此即家道中落,设若陈德甫不顾开县人民死活而强征军款,则断不至于此也。
陈德甫先生此后潜心治学教书,终生不复为官,追忆往事,曾自撰联云:“十年前致仕还乡,赢得来两袖清风、一轮皓月;五旬后安贫乐道;最好是三杯浊酒、几卷残书。”年后,陈德甫先生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于年去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