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4/12/10 来源:不详

办法》,全省可以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9%,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4%,乡镇卫生院占98%,村卫生室占62%。综合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我省门诊患者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住院患者满意度居全国第9位、医院员工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

我就向大家介绍这些。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

成义

谢谢陈主任!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主题提问,提问前通报自己所在单位。

健康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提给湖南省。县域一直是医改重点,湖南省在这一块也做了很多工作,我想了解在这几年湖南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上有哪些做法和经验让各地借鉴呢?

湖南省医改办主任、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陈小春

谢谢你的提问。湖南省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当中得益于这些年医改的成效。在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一个是坚持“输血”和“造血”两手抓。一方面,以医联体为依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输血”。建立了个医医院,通过科室对科室和导师制等等点对点帮扶。年,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超过90%,医院呈现了“两升一降”,即急重症型病例占比上升、住院患者治愈率上升、医疗纠纷发生率下降;医院能力为切入点实施“造血”。48个贫困县已建立了肿瘤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肾内科、心内科、麻醉科等,并实现肿瘤化疗与癌痛治疗等建设、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尿毒症腹膜透析“四个全覆盖”。

第二方面做法,坚持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同步推进。年医院“三甲”全覆盖作为民生实事,省级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万元,医院“二甲全覆盖,并有18医院设置标准。同时,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医院救急能力。推进“县治、乡管、村访”慢病管理模式。

中国卫生杂志

年福建省全国开展了省疾控中心的改革试点,三明开展了市县疾控体系改革,目前福建省的疾控体系改革进展情况怎么样?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

福建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杨闽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去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疾控中心的改革,同时同步在三明市推动了市县疾控中心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应该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省级层面,疾控中心的综合改革,初步实现了“三优化三增强”的效果。一是优化管理机制,内部活力增强。高级职称比例从35%提高到38%,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拓展到16大类多项,并允许从服务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绩效奖励;与改革前相比,省疾控中心的职工收入年人均提高了14.4%。二是优化了疾控科研环境,创新动力增强。设立了省预防科学院,为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三是优化机构职能设置,主责意识增强。比如在省疾控中心增设了爱国卫生所,加大了对健康福建行动的指导力度。这是省级层面。

市县层面,去年底推动三明市市县两级医防融合改革,医院和疾控机构之间专业人员、业务培训、疾病监测等的相互融合。医防融合模式在加速形成。这些改革探索,在今年疫情防控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积累了有益经验。

下一步福建省将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继续先行先试,发挥医改试验田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投入、编制保障、医防协同等长效机制。希望通过改革,能够让疾控机构更有地位,运行机制更加顺畅,防病能力有效提升,人员队伍更有活力,切实筑牢公共卫生的安全屏障。

中国人口报

问题给王卫主任。药学是保证消费者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重庆做了大量工作,请王卫主任介绍下具体做法。

重庆市医改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王卫

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以后,面临药师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对此,我们通过推进药学服务改革,促进药师走出药房、走进病房、回归临床。第一启动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试点。大家都知道,以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是不一致的,很多慢病患者在转诊回基层以后,会发生用药无法衔接的问题。所以现在以医共体为载体,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统一,满足慢病患者康复回基层就近拿药需求,促进分级诊疗。同时,医院的药学服务延伸到基层,比如忠县开展了区域化的审方,把基层的合理用药水平比以前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另外一个方法,推进临床药师制度。年以来,全市开展临床药师师资培训50多名,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名,通过开展药学门诊、前置审方、药师进入临床科室参与住院查房等活动,全面开展了药学临床工作,提升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央视网

杨主任,我们刚才听到您的发言,说5次提到了三明的医改。三明的“三医”联动改革备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