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平江南统一南北,却在斧声烛影的千

2023/2/23 来源:不详

中科公益爱心 http://m.39.net/pf/a_6213643.html

01

话接上回,显德六年(年),陈桥兵变后大宋立国,赵匡胤使用兵变手段夺取了后周政权。

虽然得国不正,手段非常规,但却确实是在大多数将领的拥戴下搞的事情,而且也没有对开封和朝廷造成多大的震荡,政权的过渡基本没有什么波澜。

接下来摆在赵匡胤君臣面前的问题就一个,那就是统一南北、匡扶天下。

周桃桃-冰菊物语03:09来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08赵匡胤(影视)

02

宰相赵普是赵匡胤的亲信,两人在周世宗柴荣麾下同朝为臣的时候就是很好的伙伴,后来在赵普等人的精心策划下,才有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

赵匡胤对赵普说:“我真的睡不着,你看这卧床之外全是人家的地盘。”北有北汉和契丹,南有南唐、荆楚,西面还有个后蜀。

可以想见赵匡胤是真的睡不着,但凡想搞点事情的君王都睡不着,更何况是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赵匡胤。

晚上再怎么睡不着,天亮之后该干的事情还是得干啊。

这个时候,听说有人要搞事情,李筠和李重进叛乱,很明显这哥俩是不服啊。赵匡胤知道加强中央集权的机会来了,于是利用平叛改革军制,分分钟解决叛乱。同时积极发展生产,巩固大宋这块新生招牌。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安排妥当,赵匡胤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他要回归自己的老本行,通过战争与武力促成统一的局面。

03

建隆三年(年)九月,赵匡胤部署兵力防卫西、北两个方向边境,主要是防范北汉勾结契丹南侵。然后派大军南下,以荆湖为突破口,拉开统一南方的战争,完成周世宗未竟之大业。

长沙橘子洲

当年十月,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十一岁的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乘机兵变,占领潭州(今湖南长沙),威逼朗州(今湖南常德)。周保权求援于宋,赵匡胤南下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决定以“假道灭虢”的方略,一箭双雕干掉荆南和湖南这两股势力。

乾德元年(年)正月,宋军以帮助湖南讨张文表为名,借道荆南。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当然不敢不借,但这一借就有去无还。宋军攻占了江陵(今属湖北)城,迫降高继冲,荆南遂亡。

此时,周保权说叛乱已被平定,表示大宋军队就不要再南下了吧。很明显他年纪太小太天真,搞笑一样。

听说宋军欲图湖南,周保权急忙派人率军抵抗。二月底,宋军水陆并进,突破三江口(今湖南岳阳北),缴获战船七百艘,占领岳州(今湖南岳阳)。三月初十,宋军占领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遂平。

天府之国-成都

04

湖南湖北都被收入囊中,接下来赵匡胤瞄准了天府之国——后蜀。

后蜀皇帝孟昶闻讯,岂肯坐以待毙,欲依托蜀地之险要严阵以待,同时遣使约北汉为援。这时,赵匡胤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地兵力部署,遂下令攻蜀。

乾德二年(年)十一月,宋军分兵两路:北路率步骑三万出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率步骑两万出归州(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而西进。两军剑指成都。

孟昶命人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今四川广元)、剑门(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十二月,宋北路军占领利州。

乾德三年(年)正月,北路宋军突破剑门险要,又占剑州(今四川剑阁);东路军突破巴东咽喉夔州(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又连克万州(今四川万县)、开州(今四川开县)、忠州(今四川忠县)、遂州(今四川遂宁)等地。两军会攻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

广州

听到成都投降的消息后,南唐、吴越等国的国君慌了,纷纷上表表示臣服。南方只有南汉皇帝刘鋹拒绝附宋。

开宝二年(年)六月,赵匡胤开始积极准备南征物资储备,次年大举南下攻伐南汉。宋军相继占领贺州、韶州(今广东韶关)、南汉国都兴王府(今广东广州),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05

这个时候的南唐后主李煜仍然痴迷于他的诗词歌赋,但也舍不得放弃江南国主的地位。他表面上上表臣服以自保,暗中积极备战以防宋军来攻。

南京-秦淮河

赵匡胤志在平定江南,曾有名言:

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开宝七年(年)九月,十万宋军出荆南,欲平南唐。赵匡胤调吴越军出杭州(今浙江杭州)北上策应,并分兵牵制湖口(今属江西)的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开宝八年(年)正月初三,宋军破溧水(今属江苏),又与十万南唐军激战于秦淮河,大败南唐军,直逼金陵(今南京)。在东西两个方向的夹击之下,金陵成为孤城,最终被攻破,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宋太宗

这一年是赵匡胤登上皇位后的第15年,他终于平定江南,完成南北统一,天下一家。“先南后北”的战略实施了一半,接下来该修理位于北方的经常与契丹暧昧不清的北汉了。

06

可是,这个艰巨的任务赵匡胤是搞不定了。

开宝九年(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入宫饮酒,共宿宫中;次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离奇的是,继承帝位不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其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

关于赵匡胤的暴死,《湘山野录》中有“斧声烛影”的说法流传甚广,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

“斧声烛影”

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赵光义。

北宋的欧阳修和司马光等人修史的时候,都极力的回避或者粉饰这段历史,认为宋太宗即位合理,而宋太祖是正常驾崩。个人觉得这只是北宋文人们驾轻就熟的套路,历史的真相早已淹没在开宝九年那个“烛影斧声”的夜晚当中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