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州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报告开州文
2023/2/20 来源:不详年10-11月,区政协经济委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围绕我区招商引资课题,深入浦里工业新区、临江家居产业园、部分区属部门单位、园区企业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在艰难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到位资金。今年1-3季度,实际利用内资上报数3.5亿元,同比增长50.3%;招商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41亿元,同比增长25.4%。二是项目签约。前三季度,全区共签约重点招商项目个,同比增长21.5%;总投资金额68.27亿元,同比增长7.4%。三是项目落地。个招商引资项目中,投产(完工)项目48个,投产(完工)率28%;在建项目个。临江家居产业园一期7#、8#厂房企业已经入驻,9家灯具集群项目正在办理落地相关手续。
二、存在不足
(一)招商引资氛围不够浓。一方面,重视力度不够。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相关部门和相应层面,重视不够、思路不宽、措施不力,没有真正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没有形成浓厚的招商氛围。另一方面,思想认识不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招商、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重承诺、轻兑现”的现象。同时,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个别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对招商引资的信心不足、决心不够;思想观念也有待更新,部分干部把绿色与发展割裂开来,甚至存在发展就一定会污染环境的错误思想,不能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真正内涵。
(二)招商引资环境不够优。一是自身条件无优势。没有航空和铁路,交通欠发达,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优势不够突出,对外吸引力不够。二是行政审批效率低。企业入园从协调厂房到顺利投产,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水电气开户、环保、消防、安全等手续等涉及部门多,程序繁琐,办理时间长。三是用地瓶颈待突破。年4月至今,国家对工业项目在申报用地审批把关、监督越来越严,政策性约束门槛也越来越高,争取土地指标越来越难,部分项目受审批、土地等因素影响,落地建设缓慢。临港工业园至今土地尚未批下来,企业无法入园。报废汽车项目年已缴纳税收近2亿元,按照协议约定应该在年完成供地,至今还在走供地程序。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僵尸企业占用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四是政策兑现不够畅。招商承诺的优惠政策,在项目落地后,没有兑现到位,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招商引资方式不够多。收集信息渠道单一,对招商信息的收集大多是通过客户、朋友、亲戚或客商上门等方式获得,没有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渠道。招商引资多以印发招商项目册、召开信息发布会和参加经贸洽谈会等传统方式为主,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等招商方式运用不够,招商意向多、合同少、落地更少,项目合同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不高。
(四)招商引资队伍不够强。区投资促进中心作为专职招商团队,人员编制16人,从各镇乡街道及部门选调8人,尚缺编5人。五大招商团成员单位招商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从事招商工作,缺乏实战经验。我区没有专业招商队伍。
三、下步建议
(一)坚定信心
立足长远发展坚定信心。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机遇。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正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更是承接产业转移的良机,招商引资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从全国、全市看,招商引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更加理性,招商引资环境更加公平,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立足自身优势坚定信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园区建设等稳步推进,区位优势逐步向好。领导重视逐步加强,区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随着深入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的推进,干部作风明显改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全区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有效改善。我们虽地处西部山区,但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劳动力充足,发展空间巨大,具有后发优势。
(二)找准定位
要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机制和重大项目跟踪负责制,由部门招商转型为党政招商,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有针对性编制招商规划,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定位,突出主攻方向。从全区情况来看,要聚焦加工制造业、特色农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整体谋划,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以二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并举,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招大不放小,招远不舍近,引新不舍旧,包容发展,首先解决体量,突破规模瓶颈,发挥规模效应。既要以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寻找商机,更要打好“亲情牌”“乡情牌”,鼓励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三)选对路径
要积极搭建招商平台、创新招商方式、丰富招商载体,通过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等多渠道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尤其是要打好乡情牌,积极引导开州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掀起第二轮返乡创业高潮。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招商:
紧扣重点项目招商。结合全区当前工作重心和功能定位,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轻纺工业城和中国(西部)家居产业园等开展招商。进一步健全和完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建立项目发布、推介的有效形式,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实施项目跟踪落实制度,完善协调服务机制。
依托优势产业招商。围绕做强做大重点产业,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带动重点产业的突破发展、跨越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我区是农业大区,要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把全区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重点包装、引进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种植及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交易、农业休闲旅游等龙头带动项目,推动产业向二产、三产延伸。
突出产业链招商。坚持产业集群式发展、链条式发展思路,对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基础产业、主导产业、上游产业和支撑产业等环节,以现有产业大力吸引产业关联度大、聚集度高的配套企业,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加宽加长产业链。如汽车配套产业依托重庆及周边整车产业,重点引进汽车车身及车身附件、零部件、装饰件、通用件等产业链上能相互配套、形成相对闭环的汽摩配产业项目。
(四)强化保障
强化队伍保障。建立健全招商人才选拔、使用、培训、考核机制,建立专业专职招商队伍。加大对一线招商人员的关心、爱护和培养力度,对业绩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全力保障招商经费,不得低于周边梁平、忠县标准(年招商经费预算:开州万元,万州万元,忠县万元,梁平万元)。
强化服务保障。强化区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和部门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完善分管区领导调研企业问题交办制度,定期走访调研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和各级领导带头责任担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创造条件优先保证招商企业落地;依法维护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秩序,严厉打击破坏生产经营、侵犯企业经营者人身财产安全等违法行为。
强化政策保障。“不大水漫灌,施精准之策”,按照“一企一策”,享受专项优惠。针对优势项目,适当给予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扶持项目做大做强。完全履行投资合作协议约定,及时足额兑现招商政策。调整完善《开州区工业招商引资政策》。
强化设施保障。突出交通优先发展,加快产业路、园区路、旅游路建设,完善运输、仓储、物流等配套功能,确保物流畅通。着力推动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为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创造条件。清理闲置厂房、低效利用厂房,加大“腾笼换鸟”力度,为招商企业落地提供保障。(年区政协报区委、区政府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