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科幻亲历史董仁威在四川大学图书馆
2023/9/19 来源:不详董仁威/文
说到川渝科幻史,不能不说我的母校。我们四川大学是川渝科幻的摇篮。在中国科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幻作家,很多出在川大。
首先我要讲一下新中国老一辈的科幻代表作家之一童恩正。他是川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学生,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的弟子,四川大学博物馆的馆长,西南民族考古的权威学者童恩正教授。
年,童恩正在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时,便开始发表文学著作和科普著作。年,他写作了第一篇科幻小说:《五万年以前的客人》,并于年发表在《少年文艺》第三期上。
年夏天,童恩正跟着四川大学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教授,到四川忠县渰(音yǎn)井沟去考察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然后,他又和另外两个对考古感到兴趣的川大历史系同学自愿放弃暑假,到巫山大溪去参加一处新石器时代墓葬的发掘工作。这里的景色壮观而惊人,使他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原始的敬畏。就是这种对大自然神秘、恐怖气氛的原始敬畏,加上对考古学、对冒险生活的热爱,使他回到成都以后,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写出了《古峡迷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于年出版了这位年轻大学生的作品。
作品一发表,便受到了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古峡迷雾》文情并茂,在主题构想、情节安排、人物刻画和意境描绘等诸方面都展现了小说和科学幻想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不少中学生是因为看了《古峡迷雾》这篇科幻小说,考入川大学考古的,如今这批学生,已成为著名的考古学者,担任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及各种考古岗位的领导、骨干。
童恩正在川渝科幻的发展中,还起过重要的作用。年,他同周孟璞等人创立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他是排在首位的副理事长。他和刘佳寿等人创办《科学文艺》杂志,并在《科学文艺》转为《科幻世界》杂志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他说服杨潇承包了《科学文艺》杂志,并由杨潇将其转化成影响了中国科幻发展的《科幻世界》杂志社。我在釆访杨潇时,记录下了川渝科幻史的这一瞬间。
一天,童恩正和王晓达专程到杨潇家造访,劝她就任《科学文艺》主编。这个高大修长、风度翩翩、学富五车、浑身上下散发着强烈的人格魅力的四川科普领头人充分发挥他的如簧翘舌,苦口婆心劝杨潇出山。他说,遍观四川科普界和他周围的朋友圈子,觉得《科学文艺》主编非杨潇莫属。他说话的当儿,杨潇一边手忙脚乱地逗娃娃喂娃娃,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说客。见杨潇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感受到杨潇通身透出的惬意,人情练达的童恩正笑了,他知道对杨潇来说,此时,悠悠万事,儿子为大。之后,杨潇也久思不得其解,不知怎么自己会被童老师的法眼打量上了。
不久,童恩正又约杨潇到他川大的家中深谈。也许是经过文革历练的杨潇身上有着某种气质,让考古学家独到老辣的眼光认定。这次,童恩正点拨道:“人生重要的是选择,是当个二三流的作家,还是当个一流的主编,办一流的杂志?你……应该是一流主编的料。”
听闻此言如惊雷贯耳,杨潇被一语击中,愣愣地望着童恩正。童恩正却潇洒一笑,话锋一转,大谈起育儿经来,劝面前这位妈妈无论如何要买个冰箱,不要将牛奶煮了又煮,煮了又煮的牛奶营养价值已大大降低……他还取出一件在香港买的天蓝色镶有白边的太空棉小坎肩,说:“送给小猪猪”(杨潇的儿子圆滚滚的,像头小猪仔)。
走出川大校门,沿着锦江河边行走,杨潇决定了,听童老师的。
说到川渝科幻史,一个大事件是《科学文艺》杂志社的创办。没有《科学文艺》杂志社,就没有后来的《科幻世界》杂志社,也没有今天中国科幻的大好局面。
《科学文艺》杂志是由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现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于年筹备的。
年,省科协成立了《科学文艺》编辑部。《科学文艺》迎着科学的春天诞生,最初几年办得红红火火。
《科学文艺》第一任主编是刘佳寿,在他的周围有一批才华横溢的编辑,其中的佼佼者有贾万超、谭楷等。
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是这家杂志实际的编辑者、核心力量。领导这个协会的是以周孟璞、童恩正为首的科普作家,还有刘兴诗、曾启志这些知名作家和职业科协工作者。在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的组织下,《科学文艺》编辑部通过办笔会、讲座,团结、培养了四川科普界的一批骨干作家。
我就是在《科学文艺》创刊初期加入科幻科普作家行列的。
年,我们全国三千多名研究生被当成修正主义苗子被处理了。我被分到一家用19世纪落后工艺生产味精的小厂工作。虽然我努力工作,与同伴们用发酵工程改造成产值上亿、职工一两千人的中型先进制药企业,但是,我当科学家的梦想破灭了。年,中国召开了科学大会,科学的春天来临了。我虽然当不成科学家,但是,我可以当一个赛先生的战士,向大众传播现代科技知识。我写了许多科普文章,到处投寄。我的第一篇科普文章被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何道文看中,在年播出了。我见诸文字的第一篇科普小品,由成都市科协方守默推荐,在《成都晚报》科技副刊发表了。
我的科普活动,引起了有关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