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商钱票的兑现问题市场机制下的商民博弈
2023/5/11 来源:不详引言
巨大的商业利益是私发钱票层出不穷的市场内在驱动力。私商发行钱票的目的是为营利,既便利货币流通和群众携带,又有利可图。一可扩大商业资本,二可得纸币发行额的利息,三可获群众破损、火焚的纸币金额,四可取汇兑、信贷手续费。这说的是商号发行钱票的四大好处。
从清朝乾隆年间各地广见钱票开始,钱票商与持票民众之间的冲突就一直不断。民间私发纸币起源于存款业务。最初客户在庄号存钱的存储证,因携带方便,亦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流通于市,异地取钱者亦有会票之名。
许楣在《钞币论》中提到,民间大多用钱票、会票,每次遇到钱庄休息倒闭,就不能用了。这说的是清道光年间的情况。到了咸丰九年,御史孟传金上奏说,奸商关闭钱铺,匪徒乘机抢掠,请严行惩办。京城关闭钱铺,总是因为奸商开设之初,就已经有诓骗的心思了,所以发行很多纸币,然后突然间关闭,造成百姓损失。这样的行为虽然没有盗贼之名,但已经没有什么不一样了,实在是可恶至极。
对此,《大清律例》在道光五年续纂后加入新贼盗律诈伪官私财律条规定,京城钱铺,无论新开旧设,均让五家联名互保,报明该地方官存案。后来,京城又对出票家数有所限制,但总体而言还是对私发票币采取了放任政策。
清中后期的民间私票几乎靠市场的自发机制来维持运行,发钞的人大都是私自发行。虽不可避免发生挤兑事情,甚至出现发钞人携款潜逃的事情,但没有酿成波及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大金融风潮。一家银行倒闭不会破坏公众对其他银行所建立的良好形象,因为每一家银行都是独立的。
民国时期,民间私发钱票已变得不可收拾,山东、河北、东北、四川等地诸如,纸币世界、角票世界等语常见于报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更是私发纸币的高潮。私商钱票的挤兑风潮更加频繁出现。民国初年,四川忠县绅商潘会庭、谢美权分别在忠县新立街上开设钱铺,自制木版,专门搞放款,发行一吊面额的纸币,到年结束。
据称,在年的忠县,开设铺子及号口做生意的,十个有九个都搞存放业务。这种情况下,商号间只有互相认可对方的钱票,才能使商业资本在各商号间自如地运转。这有点类似于现代银行同业存款性质,只不过该业务由商号经营时,其票据增加了购货功能,即作为货币使用。
因私帖发行不受限制,使本无发行资质的商号也跟风牟利,恣意发行,导致无法兑现。有的商号虽声称兑现,但须支付高额贴现费。随着兑现成本的增加,私帖只得在当地部分商业店铺间辗转过账,互相抵用,从而衍生出,抹兑钱帖,出现虚本位的抹钱制度。抹钱制度助长了货币投机,导致了物价上涨,并引发挤兑风潮。
民初湖北应山县,私商广出市票。有的则只图牟利,不顾信誉,胡乱印发,发致市票泛滥成灾,挤兑、倒塌的情况不断发生。如广水的熊义兴药铺,企图利用发行市票开矿发财,结果亏本倒闭,所发串市票全部倒塌。县城,张顺新木匠铺发行市票串,不到半年店铺倒闭,持票人只好当着其面将市票掷地乱踩,愤然痛骂。因市票发行数额及准备金,均无从稽考,挤兑风潮,时有发生,因而倒闭者有之。
年,湖北宜都县,华萃榨坊大量发行市票以收购农民的木籽,由于数量发行过多,票子充斥于市,有的商号怀疑、拒收,引起了农民挤兑,因无现金兑换而倒闭。福建,各县钱庄、商会、典当、商店以及小贩,一亦均印行主辅币券,以资取利。导致种类纷杂,名价不一,混乱万分。此项土票,当全盛之时,数额约在一千万元以上,通行范围,有仅限于一乡一镇者。不但准备毫无,数额无定,而发行商号,且有时倒闭,对于小民生计影响殊大。民十七八年,商景衰落之后,各县私票,益见风行,倒闭之害,愈演愈烈。
尽管有各种监管渠道,但市场仍有浑水摸鱼,出现问题就金蝉脱壳的。年思南商人张春廷,开设德顺和商号,原为小本经营。后他到铜仁石印局印来德顺和号钱票后,生意越做越大,到年资本由原白银数百两扩大到五千两。其弟张德汉,见兄长印票发财,亦想空手套白狼,模仿兄长发行同名钱票。后因不能兑现,殃及其兄,张氏兄弟钱票倒台,在无法全部兑现时,只得潜逃他乡,余票作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临朐丝业不振,财源枯竭。流氓士绅趁机发行私票,银币与铜元几乎是断绝了踪迹。土票蝗飞,简直是成了纸币的世界。几十万的土票,都落在农民的腰里,完全变成了废纸。年1月8日《大公报》记载,河北宁晋的土票经过取缔以后,虽然渐趋减少,但是倒废在乡民之间仍有20余万元。
年12月5日,江西省议员鲍英在提请省长严禁损害市面之计条市票的提案中说,近来省城各钱店,及外属各行商,自由发行市票,几乎到处皆是。省城则曰计条,外属者则公然刻版,印成花票,名目虽异,实则与纸币性质同类。最近如九江方面,发生倒闭钱庄风潮,在倒闭之家,固已饱载远扬,自幸得计,而一般劳苦小民,收有此项花票者,顿归无用,生计促迫。在自由发行制下,由于兑现的约束,使番商号发行钱票不能不有所顾忌。
出票商号必须保证随时兑换铜钱或银圆,这样钱票才有信誉。人们手中存留这个商号的钱票才会放心。同时也证明这个商号的资金实力强。其帖子的流通率稳、周转率高,就能越发赚钱。
资金雄厚的发行钱票就如虎添翼,红极一时,赚了大量的钱,反之,商号经济实力不济,经营能力差,不能随时兑现的,人们就存有戒心,手中不愿存有这样的票子,就急于向该号兑现。兑不出现金,就只好用商品抵。若资不抵债则面临倒闭。就是说,在市场自发形成的监督机制的作用下,发行商号被迫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自觉遵守着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
客户监督是市场监督的一种。持票者作为发钞票的客户或债权人,同时也充当着监督者的角色。阎锡山之父阎昌春年间在河边村开设庆春茂、庆春泉两商号,并发行钱票。某年腊月二十一日有一穷汉曲富天禄,持文钱票一纸到庆春泉兑现,阎愈荣未允兑给。曲富天禄愤怒之下,即在庆春泉门首以鞋底捶打那张不能兑现的钱票。这是客户遇到发行商故意不兑现的事例。
辛亥革命前,兰田县几家当铺,如德元当、敬信当就出过钱票绺子。当有人拿衣物当押时,当铺就付给自出的绺子作为现款。当押到期可以用当铺出的绺子赎取衣物,也可以用银圆、铜元。这种绺子的兑现价值,随着原发行商号的兴衰为转移。商号的生意好,绺子的信用就好,商号的生意不好,绺子的信用也就不好。
辛亥革命前,兰田县几家当铺,如德元当、敬信当就出过钱票绺子。当有人拿衣物当押时,当铺就付给自出的绺子作为现款。当押到期可以用当铺出的绺子赎取衣物,也可以用银圆、铜元。这种绺子的兑现价值,随着原发行商号的兴衰为转移。商号的生意好,绺子的信用就好,商号的生意不好,绺子的信用也就不好。私商钱票的好坏取决于其信用优劣。
商人之间的竞争是市场监督的又一种形式。发票商号除了应付客户的兑现压力外,有的因资金不足还常受到竞争对手的勒索之苦。如迁公县北门里一家粮店出票子后,被一对手存收一大半。拿去兑现时兑不出,掌柜只好宴席招待,百般央求后让人拿走上千吊钱了事。这是一般商号,实力强大者则不会遭此暗算。
因此所谓出票牟利之说,要看资金是否雄厚,经营能力如何,群众信誉怎样,强者能扩大资金,增加货源,加大营业额,获取高额利润。而弱者票子飞不出去,就地砸脚跟,还是本小利微。当然,对倒闭的商号,钱局有权封闭其财产,以保证群众兑换其票子的一部或全部。因而群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