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盐道携风尘拂过,一脚踏三县的万里长

2023/2/17 来源:不详

这里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巴盐古道起点。勇敢、彪悍、尚武、勤劳的巴人曾在崇山峻岭之中披荆斩棘,开辟出了一条“川盐销楚”的巴盐古道。

在神秘北纬30°武陵山中、长江码头,有一个古镇,它虽没有巨大的名气,却和周庄、乌镇最早一批入选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是重庆人当之无愧的骄傲,它就是西沱。

这座长江边上的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曾与周庄、乌镇齐名,是最早入选我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十个小镇之一。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长江明珠——石宝寨隔江相望。西沱属石柱县管辖,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商贾舟泊西界沱,云步千阶上蓝天。西沱在古代为长江沿岸重要的商贸驿站,是石柱县唯一的沿江对外口岸。西沱在整个川鄂古道运输中处于水运转陆地运输的交汇点。西沱镇正好位于“川鄂盐道”中的重要区域,其主要为“四横一纵”的五条古盐道,四条横向通道以水陆运输为主,水路主要是长江、清江、酉水、汉水;一条纵向通道连接了各个码头和陆地,其与四条横向通道一起形成贯穿鄂西的主要盐运网络。

西沱不但地处“盐运”要冲,且商贸经济联系广泛,通过长江直接与大中城镇联系,为石柱、万州、忠县、利川等农村地区乡民陆路聚集的物质交易市场,服务范围远超过城镇。

由于巴蜀盛产蜀绣、丝绸等蜀产商品,其一般均由北岸石宝寨码头运至南岸西沱镇,经陆路到达湖北利川,再分两路至鄂西和湘西;返程则将楚地的桐油、漆器等楚物产品运回西沱镇,后销往川蜀各地。这两个隔江对望的商贸古镇成为巴渝地区的人文一景。

画楼残存古木青,西沱古镇,依山傍水,给人一种大隐于市的感觉,顺着云梯街拾级而上,从江边码头一直蜿蜒前行通到古镇之巅,两旁林立着的是层层叠叠的穿木斗拱的渝东风格建筑。高低错落的吊脚楼,蜿蜒曲折的古镇道路,清幽的老镇生活,让人会在不自觉间卸下城市的浮躁,纵情于这青石板坡的怡然自得里。

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古巴蜀道路险峻,古镇最为引人注目的景点要数云梯街,云梯街垂直长江,呈龙形向上,共有步青石梯、个台阶。因此便有了“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称。

在以前,成千上万吨的货物靠着一群群背夫们的双肩双脚,沿着步台阶的云梯街驮出了这大山。通常一个壮年劳力每次要背斤左右的东西,多的有斤,一走就是一个多月。

两廊朱檐夹金道,一肩竹篓背红尘。供力夫徒步行走的3尺宽的青石板路全程公里,被称做“三尺道”,其为宋代较为出名的陆路运输的道路,素有“长江千里古盐道”之称。

“背夫”这一职业已经成为西沱的历史符号。悠然闲逛古镇的大街小巷时,西沱的民俗表演队将会以表演的形式向你娓娓道来西沱历史上曾发生的故事。

唐元和十五年,大诗人白居易赴任忠州刺史,途经西沱时览云梯街后曾赋诗:“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幺妹歌甜清江远,土家饭香待客亲,如果累了,还可以品尝这里多种美食,如霸王鸡、跳水鱼、米豆腐、糍粑块等,让你的舌头在这里得到释放。

我今远来登故道,隔世踏入旧时光。这个浓缩了千年时光的古镇,上演过无数平凡温暖的故事,如今像是被遗忘的世外桃源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