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这个环卫世家顶呱呱两代人先后涌现
2022/8/17 来源:不详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从川渝大山来到长江之畔荆州这个“环卫世家”顶呱呱
两代人先后涌现25名城市美容师
“环卫世家”部分家庭成员合影
饶承勇(右)帮父亲清洗垃圾桶
90后成员黄中林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黄志刚
一张特别的“全家福”照片中,橘红色环卫服与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交相辉映,温馨一幕充满着别样的亲情,这是湖北荆州一个“环卫世家”的家庭合影。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两代人先后从巴蜀之地来到荆楚大地打拼,先后有25人在荆州沙市当环卫工人。从年过花甲的父辈,到年轻一代的90后,这个家族用勤劳的双手和日夜的奔走,扮靓着荆州的城市面容,见证了古城的文明变迁。
年,湖北省城管研究会授予这个家族“环卫世家”称号。年,湖北省住建厅授予该家族成员全省“优秀环卫工人”荣誉称号。
1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环卫世家”,从平凡的工作中感受他们质朴的奋斗精神。
离乡
挥别故土扎根荆州
今年39岁的饶承勇是这个“环卫世家”的第二代,年10月,环卫工人节前夕,湖北省住建厅授予他“优秀环卫工人”荣誉称号。
饶承勇家族与环卫工作的不解之缘,要从他的伯伯饶先华说起。
年,刚满30岁的饶先华从四川忠县(今属重庆市)顺江而下,来到湖北沙市。“粮食不够吃,田地也不够分,家庭负担还很重。”今年68岁的饶先华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那时一家人的生活很艰辛,年轻人渴望到外面的世界闯出一番天地。
彼时,繁荣的工商业让沙市有“小上海”的美誉,举目无亲的饶先华便来到当时沙市最繁华的黄家塘落脚,成为一名炒瓜子的学徒。工作之余,饶先华看到,沙市的不少楼房的垃圾因来不及清运而堵塞楼道。于是,他改行到沙市文化坊社区,成为一名环卫工人。
饶先华相信,只要肯干,一定会干出名堂。“当环卫工的报酬高于当学徒。”饶先华下定决心,要把环卫工作干好。不分寒暑,无论风雨,起早贪黑地辛苦打拼,他凭借一辆破旧垃圾板车,终于在沙市谋得落脚的地方。
老家亲戚听说饶先华的变化后,纷纷投奔而来。在他的影响下,年,饶承勇的父亲饶先禄也拖家带口到沙市,当起了环卫工人。
后来的30多年,饶承勇的二叔、二婶,表哥、表嫂,姨父、姨妈,以及远房亲戚近30人先后来到沙市,最高峰时有25人当环卫工,目前有14人常年当环卫工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还是“夫妻档”。
接班
子承父业当环卫工
年冬天,饶先禄在沙市黄家塘清运垃圾时,右手不慎被玻璃碎片划伤。送医救治后,医生告诉饶先禄,伤口已感染,若不及时进行处理,恐有更严重后果。虽然很不情愿,但饶先禄还是无奈停下手中的活,选择休息治疗。
“没人清扫,小区居民会对环卫工有意见的。”病休期间,饶先禄放心不下环卫工作。看着焦虑的父亲,饶承勇主动提出要替他顶班。
饶承勇至今还记得,冬日的沙市,寒风刺骨,每天凌晨2点半,他被闹钟叫醒,开着父亲的垃圾清运车,顶着寒风挨个小区将垃圾清运到中转站。2条道路、3个社区,共多个垃圾桶,饶承勇要从凌晨忙到上午9点半才清运完毕,然后再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从下午1点开始,他要开始当天的第二次清运,直到下午3点。
“30多年来,父亲就是这样每天雷打不动在坚持。”一番亲身体验,饶承勇深切感受到父亲的不易,“父亲老了,我该做点什么了。”
“我也去买一辆三轮车吧。”年春节刚过,为父亲顶班2个多月的饶承勇提出,他要当环卫工。
起初,饶先禄以为儿子只是一时冲动,不会坚持太久。“谁知,他一干就是6个年头!”饶先禄对极目新闻记者说,工作踏实的饶承勇各项考核名列前茅,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很多人不理解,80后的饶承勇完全有条件干更体面的工作,为何要当环卫工人?
“小时候,我看着父母风里来雨里去,凭着双手将整个家撑起,把我养大。”饶承勇说,父母每天收垃圾,他也曾感到自卑。但他很快就明白,工作并无贵贱,殷实的生活要靠辛勤的劳动换来。
爱岗
家族成员团结敬业
如今,在沙市区中山街道环卫保洁片区,小区保洁、路面清扫、垃圾转运……随处可见“环卫世家”成员的身影。
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70后是中坚力量,饶承勇的二叔、二婶,以及三对表哥、表嫂就是其中的代表。年3月底,饶承勇的小舅子黄中林从重庆奉节来到沙市,也成为“环卫世家”的一员。90后黄中林的加盟,成为“环卫世家”乃至荆州市环卫工人群体中年龄最小的一员。
饶承勇说,小舅子负责沙市长港路一处菜市场和一个小区的垃圾清运工作,该片区属于老旧小区,人口密集,菜市场交易繁荣,每天产生的居民生活垃圾和菜市场垃圾,数量庞大。每次黄中林在单位时间内未清理完,他都会主动上前帮忙。
年疫情期间,面对小区封闭管理,道路通行受限的状况,饶承勇和家族成员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坚守在岗位一线。表嫂毛淑慧负责沙市梅台巷小区的垃圾清扫和清运,家族成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