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画家张培武作品欣赏本市热点
2023/11/19 来源:不详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 https://m.39.net/news/a_5897891.html当代著名画家张培武作品欣赏艺术简介:张培武,年生于重庆,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北京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导师、教授;北京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人民书画院业务院长;北京凤凰岭美术馆名誉馆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安徽省工商业企业家、艺术家联谊会联席主席;安徽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教授;北京龙脉家园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孔子有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美与人心之美互通交融,心中情致、世间风雅,莫不盛集于山水之中。中国山水画寄托对天、地、人的认识及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古以“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蕴含着很高的东方哲学与美学理念;当代的山水画从文人雅士自娱的小天地,迈向讴歌新时代、新气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大境界。当今中国画坛在兼容并包的美术生态下,山水画创作的空间进一步拓展,观念、表达等愈发多元,山水画画坛呈现出缤纷多彩的面貌,名家辈出。“臻美大境——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作品的遴选将以坚守中国传统水墨的“气韵、意境、笔墨”为前提,融入当代审美,彰显时代精神,呈现中国传统山水精神在当代多元艺术语境下的价值重构与图式嬗变,充分展现艺术家在不同语境下的思考与应对的精品佳作。本次展览也不止于展,更本着一种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聚焦中国当代山水画,深入思考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创作的一系列新课题。邀约山水画创作的前辈、中坚、新秀共聚一堂,践行李可染先生“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号召,以至臻至美的作品展现画家胸有千壑的大境界大胸怀,共襄一场好山好水的雅会。作品欣赏:吾师山川跪拜天地文/张培武“天地生万物,万物皆灵气。”中国山水画历代得宠,既受帝王文人们垂爱,又受黎民百姓喜欢,其原因是山水画里包涵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精神,这种山水精神近乎于道。道,乃万物之规律。福建老屋
50X50cm蒙昧之初,喜祸降临,人们必然叩拜天地,祈求上苍。然天无言地无疆,唯高山、大河离天地最接近,于是先人们对自然山水崇敬之感,写下了不少诗文。我们说,山水是自然界性灵,山水画最贴近自然本性。广西写生
50X50cm艺术源于自然,自然本是艺术。我们在自然山川中摄取艺术的最佳途径就是写生,或者叫对景写生创作。龙瑞先生常用李可染先生学习中国山水画有两条法则:“一是师古人,二是师造化”。此“造化”就是师自然。在自然山水中吸取营养,摄取自然的精华,才能获得新的灵感。对景写生能重新启动画家内心尘封的感情,在自然中抒发真正的感悟,创造出新的意境笔趣、技法和图示,从而创造出具有丰富的时代属性,并有自己独特面貌的作品。桂林村老屋
50X50cm当下,山水画家很多,画展和画集层出不穷,能有生动感的作品少之又少,何缘故呢?应该说大部分是闭门造车,缺乏生活体验。有的人即便是外出写生也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回去后靠照片,幻灯放大创作。还有人靠掌握的两三张构图反复“复制”作品讨好生活的做法,这样的作品尽管也有效果,却无生机,更无时代气息,看了一幅就够了。清夏图
50X50cm中国画讲“六法”。“六法”首先是“气韵生动”,一是笔墨气息的连贯生动,二是内心和自然融洽的情感生动。唐代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要物与我完美统一。历代有多少名家都是在自然界中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五代荆浩长居太行洪谷,和自然朝夕相处,仅松树写生“数万本”后“方如其真”。当然此种真非物象的似,而是表现了内在的气质韵味。就是“意境”表现的物象合一是古人的真情。范宽作《溪山行旅图》是“移居经南太华,遍观秦中诸其胜”之后的结晶。范宽重“师造化”重得关陕之气。同样元代黄公望、倪瓒,没有长期的江南生活的体验,与自然为参照,哪有《富春山居图》和“逸笔草草”的平远山水观?石涛言“搜尽奇峰打草稿”便是云游自然山川后的经典总结。黄宾虹则是坐在青城山的雨中,观察暮色中的雨景,从雨淋墙悟到了“屋漏痕”的妙用,形成自己后来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和经典画论。秋山清韵
50X50cm对景写生创作是中国山水画家从传统经典临摹到创作,集中体现个人特质画风的桥梁和过渡。现在有的人已认识到写生就是创作,是把创作从画案搬到现场的精神笔墨的实验体会,这一点我十分赞成。我想写生的过程就是把自己在画案上没有解决或没来得及解决的问题,在现场通过对景写生给予逐渐解决,这样的写生是带着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融入大自然怀抱。不回避矛盾并解决矛盾就是对景写生创作的目的和意义。山西太行山
50X50cm对景写生,我有些肤浅的认识。写生时要简练、概括、准确地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长期坚持写生,方能锻炼出眼准、脑快、手追的本领。写生要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抓住山川中最具典型、最主要、最精微的山水体貌特征,从中提炼出美的艺术规律。自然万物千姿百态极其丰富,名山大川、高山流水、古迹茅舍、庭院小桥、渚岸小径、山村小溪均可入画,关键是怎么抓住物体的特性很重要。自然界有的美在表象,有的美得藏而不露,等待艺术家去发现,等待我们去探幽崇微。石舍百年老屋
50X50cm选景也是一门基本功。黄公望、倪瓒,没有长期的江南生活的体验,以自然为参照,哪有《富春山居图》?写生面对景物时,“一看、二坐、三品、四动”,从不轻易动手,而是围绕景物观看,反复细致研究,直到选准到一个最能入画的位置在坐定,坐下之后并不轻易下笔,而是象老僧入定那样仔细分析山的结构与走势。其实大自然的精神气质往往是不会轻易被人发现的,需要艺术家有一双独具慧眼去探索和寻觅。观察的时间久了,山的幽微和奥秘逐渐显现出来。跃入眼里,沉默在心里。太行山仙人桥
45X50cm写生创作的过程,其实也是澄怀味像到澄怀观道的过程,中国古典哲学中也提到山水的比德思想。何谓“比德”,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认为“智者动”,即聪明人一般喜欢追求变化中的真理,其人格像流动之水,敏捷而多变。而仁者喜欢山,是因为“仁者静”即德行敦厚者,多以安身立命为本,其人格如泰山一样稳重。因为由于各人的性格各不相同,而同为山水画家,又因所生活的环境之不同,即使是面对同一个自然山水写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其中有内在感受、个性的迥异、人生的经历和文化的修养诸多因素的缘故。严子陵钓台
50X50cm我是四川忠县人,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与崇山之间,工作后又是在大山里当过筑路工。那种弱冠之年就生长在山的怀抱,青年时代在莽林中开道架桥的人生体验赋予了比常人对山水更多的感悟。因此在太行写生时,我面对山的厚朴,眼前常浮现出巴山蜀水的野逸和灵动。这是两种类别的风貌,我却总想把它统一于我的画中,这就是我对景写生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于是十几年间我努力去实践,去体会山水画的精神实质到底在哪里。延川盘石寨
50X50cm我在国家画院首届山水画课题班进修学习期间,在几次写生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其实写生就是在创作,因为在写生中能直观感悟到物象的情趣,在感悟中能深刻记录特征中的精华,在写生中能找到古典作品中的结构原理,在写生中能找到物体本质趣味的东西,在写生中能找到物体在自然中变形的状态,在写生中能找到表象与暗象奥秘,所以写生是创作,写生是积累写生心象。我的内心可能远未达到澄怀味像的境界,但是由于心灵的宽厚和我童年时的故乡的山水和我理想中的山是融合在印象中的,于是这种挥之不去,唤之欲出的心境赋予了我纸上山川一种人文精神情怀。这种情怀赋予了我绘画以使命,山川是我师,苍天有神明,跪拜于天地。文/张培武责任编辑:王红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