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我连党支部为什么短短一个月收
2023/7/14 来源:不详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3901.html
近百封地方来信
冯正荣
年8月,我所在的汽车第十八团十三连正在四川内地进行热火朝天的夏训。
当时我们团的驻地在四川省夹江县的青衣江畔,全团除一营外,十二个运输连、一个修理连和团机关都住在一个大院里,团大门口是收发室,负责收发每天的报刊杂志和信件。
那时候没有听说过手机是什么东东,只有团机关有军线座机电话和上级联系,而且不能打地方电话。那时候的主要联系方式就是写信。
当时,团里的收发员每天除了分发报刊杂志外,大量的工作是分拣信件。收发室在给各连分拣信件时发现,十三连每天都有十多封“党支部收”的地方来信。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收发员好像发现了“新大陆”,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新情况。于是,将此事报告给了团领导,团领导听了汇报后,也觉得这种情况不正常,马上安排政治处派人下去调查。
政治处派干事张修武(年入伍的安徽省无为县(现无为市)人)来到连队了解情况。我把几十封地方来信拿给张干事看。张干事一边翻看着一封封地方来信,一边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
作者冯正荣(前排左),文中出现的干事张修武(前排右)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年初,成都军区后勤部成昌兵站部(现在的川藏兵站部)给我连授予一面奖旗,上书“战风雪斗严寒,安全行车十年”。这是我连很高的荣誉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川藏线道路险、车况差、生活苦。当时兵站部三个汽车团,四十多个运输连队,连续十年未发生亡人和车辆报废事故的连队是很少的。我这个当指导员的领回这面奖旗是荣誉、是责任、也是压力啊!我当了六年兵就担任了连队指导员,人年轻,一股满腔热情想把工作干好,想在政治工作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所以,想到了给连队每个战士家庭写信,听听家长对连队的要求、听听家长对亲人的希望,让家长配合我们一起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连队其他干部,他们都很赞同。于是,我列出了给战士家中写信的提纲。大概意思是,我们是执行川藏线运输任务的连队,常年在道路艰险、条件艰苦的川藏线上执行运输任务。由于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上级给我们连队授予了“战风雪斗严寒,安全行车十年”的奖旗。你们的亲人XXX是连队的班长(副班长、党员、驾驶员、工作骨干等等,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做介绍),为连队的全面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你们对我们连队的工作有什么要求、对你们的亲人有什么希望,请回信告知。落款是五六一〇二部队十三连党支部,书记冯正荣、副书记李湘吉,盖上我们的公用名章。
提纲列出后,我让连队文书方义明(年入伍的四川省忠县人)尽快统计每个战士家庭的通讯地址、收信人姓名。尔后,我和文书分工开始写信,每封信一张纸,我们加班加点,不到一周时间就把信全部写好了,由文书统一写好信封,我安排文书方义明拿到夹江县邮电局(后来邮政和电话分家成了邮政局)把信发出去。文书方义明到夹江县邮电局,给每封信贴上了8分钱的邮票,同一天全部发出去了。十多天后,连队党支部陆陆续续收到战士家庭来信,封封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家书寄托着对连队战士的殷切希望……
文中出现的文书方义明(右一)
张干事听了我的汇报、看了战士家庭的来信深受感动。他挑选了一部分家信带回机关向团领导作了汇报。团领导听了张干事的汇报后,觉得十三连的这个做法应该通报全团基层单位借鉴,又安排张干事继续在十三连了解战士们的思想情况。张干事又到连队来过几次。不久,我们收到了团政治处向全团所属单位印发的《情况简报》,题目是“封封家信寄托殷切希望,个个战士安心本职工作”,副标题是“十三连党支部和战士家庭通信纪实”。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是民间传递思念、维系感情的重要纽带。战士家庭一封封家书承载着亲人的重托、一句句肺腑之言寄托着亲人的殷切希望……
战士肖伦祝的父母来信说,我们家在农村,肖伦祝姊妹八人,家里不缺劳动力,让他在部队安心干,能干多少年,就干多少年。我们全家人都支持他在部队干出成绩,跳出“农门”吃“商品粮”。肖伦祝在连队表现好,是连队的六班长,他带的班也是先进班。当时在转志愿兵(现在叫士官)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他转了志愿兵,一直在部队干了十三年,转业后安排了工作。
文中出现的班长肖伦祝
战士彭泸的父母来信说,彭泸在城市长大,从小喜欢学习,喜欢写作,还喜欢唱歌。希望连队能够发挥他的特长,让他做一些文字工作。根据彭泸在连队的表现和特长,我们安排他在连队当文书,担任连队教歌员。彭泸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工作干得很好,赢得了干部战士的一致好评,在连队入了党。他退伍后安排在四川省泸州市运输公司工作,后来还当上了组织干部处处长。
作者冯正荣(左),文中出现的文书彭泸(右)
有一天,连队召开读信大会,我在战士家长给连队党支部的来信中挑选了十封,在连队军人大会上宣读。我读着一封封家信,有的战士兴高采烈、有的战士喜笑颜开、有的战士面红耳赤、有的战士低头深思……封封家书语重心长、句句话语触及灵魂、声声嘱托字字千钧,深深地打动了每个战士的心。会后,战士们纷纷表示,绝不辜负亲人期望,安心连队本职工作……
唐代诗人李绅曾有一首描写家书的诗:“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开拆远书何喜事,数行家信抵千金”。从古时候到上世纪末,写信是中华民族互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主要形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看到送信的邮递员,穿着邮政绿服装、骑着永久牌自行车(那时候上海自行车厂给全国的邮电局专门生产了邮政自行车,颜色是邮政绿,椅架上专门做了驮邮包的架子,是邮递员的“专车”。那时候骑自行车是很时髦的,相当于现在开“奔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活跃在农村的乡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代替了写信,现在相互联系,可以打电话、可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