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走进武隆北碚,聚焦乡村硬件建设

2023/4/11 来源:不详

▲年7月6日,北碚区三圣镇天宫村金色果园,专家和学者了解天宫村乡村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的整治情况。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7月5日至6日,“看重庆乡村建设如何补短板”理论调研组先后走进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大田村和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三圣镇天宫村,聚焦“乡村硬件建设”,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管、用”把脉问诊。

▲年7月5日,武隆区仓沟乡大田村,“大田湿地人家”乡村旅游项目将土家村落保护与现代旅游服务设施有机融合,让传统村落在现代进程中有机生长。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5日下午,调研组来到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村了解乡村硬件设施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到沧沟村调研乡村硬件设施的建管用。“不光要建得好,还要管得好。”武隆区沧沟乡党委副书记黄琼说,比如在农村垃圾的治理上,除了建立户收、村集中、镇清运的垃圾三级收运体系外,当地还设立公益性岗位以及成立志愿服务队,做好垃圾桶等设施的管护和公共卫生的清扫保洁。

▲7月5日,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村,专家、学者实地了解乡村硬件设施的建、管、用。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7月5日,调研团与沧沟乡大田村的干部、群众就当地乡村建设规划与人居环境的整治情况,进行沟通、交流。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6日上午,调研组又走进北碚区三圣镇天宫村金色果园。站在山顶,郁郁葱葱的柑橘园尽收眼底,彩色便道在林间蜿蜒,不远处,乡村驿站热闹非凡。

▲7月6日,北碚区三圣镇天宫村金色果园,柑橘园郁郁葱葱。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俯瞰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顺着柏油路一路前行,调研组来到柳荫镇东升村,“柳门竹巷”艺术院落、“稻香故园”“童画工坊”“闻柳观渠”等景观节点随处可见。在东堂里,西南大学的10多位学生忙着开展研学。

▲7月6日,西南大学的学生们走进东升村农户家中,开展暑期研学、实践活动。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在东升村开展暑期研学的西南大学的学生们。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现在水电路气网都进了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便得多。”柳荫镇东升村支部书记江洪流说,按照“艺术乡村化、乡村艺术化”思路,推进艺术乡村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目前已完成户农房整治及周边环境提升,建成杨家坝、王家坝特色院落,梅家湾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院落等。

▲年7月6日,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按照“艺术乡村化、乡村艺术化”思路,艺术院落在东升村随处可见。图为柳月湾主题区。

▲年7月6日,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的东堂主题区。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东升村乡村一景。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硬件建设要充分结合农民需求。”江洪流说,在硬件建设上,东升按照农民急难盼的设施需求,优先考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难点。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利用农民投工投劳统筹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武隆在乡村建设中坚持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设施提升有机融合,大田湿地人家项目将土家村落保护与现代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有机融合,做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双促双提,让传统村落在现代进程中有机生长;北碚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校地合作,将农业科技、公共艺术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相融合,实现了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调研完后,西南大学经管院教授、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高静对两地的乡村硬件建设给予肯定。

针对当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她也指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层次较低,未来数字乡村建设一定是围绕“五大振兴”服务乡村建设,让数字更好赋能乡村发展。同时,补齐硬件短板也要注意避免乡村的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等。

▲高静(左二)等专家、学者实地了解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给出具体建议。见习记者刘旖旎摄

市农村社会事业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市农村硬件设施短板加快补齐,乡村水、电、路、气、网、农村改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比如,农村交通设施改善方面,全市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支点、村民小组为网点的交通网络,新改建“四好农村路”8.4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全市行政村通畅率达92%;

农村“厕所革命”方面,全市编制完善了相关标准规范,确定了以三格式户厕为主,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沼气池式户厕为辅的多种改厕模式,累计建成农村卫生厕所.91万户,农村公厕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9%;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全市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标准规范体系,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座,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99.9%,其中渝北、垫江、忠县、秀山、万盛等5个区县被纳入国家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县。

“接下来,全市将加快补齐乡村硬件设施短板,做好乡村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同时,更加注重乡村硬件设施的有效管护,做到乡村基础设施的建管并重和科学运维。”该负责人说。

调研团专家

卢向虎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重庆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处处长

吴杰

重庆市同欣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资深委员

重庆规划协会乡村规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农业农村部农经协会乡村建设专委会委员

高静

西南大学经管院教授

巴渝学者青年学者

廖明辉

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毕茹

重庆市农科院凯锐乡村规划设计院设计总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