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第一书记为重庆贫困村带来土鸡中的战
2023/2/20 来源:不详戴着眼镜,舞文弄墨的“笔杆子”来到乡村养土鸡,会和这些土鸡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面对“土鸡中的战斗鸡”,他给鸡戴上“眼镜”,并非是鸡近视,而是为保障这些鸡的生命安全。
笔杆子要当第一书记?
罗清云,今年37岁,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卫生监督员,得过市“五一劳动奖章”,也是一名资深的宣传干部。无论从外形还是气质,他都非常符合“笔杆子”的形象,身高1.7米左右,戴着一副眼镜,分头总是梳得一丝不苟,说话也是慢条斯理。虽然他撰写文稿、材料是一把好手,但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会去从事基层工作,成为扶贫干部,当第一书记。
“没干过还不是要干”“服从组织安排”“以后和大家只能朋友圈相见了”……
这是今年3月,他和大家聊天的只言片语,让人能感觉到,罗清云心中没底气、很忐忑。但时候一到,罗书记还是走马上任,目的地为忠县石黄镇三胜村。
接下来的日子,罗书记没有过多的给大家提及过他的工作、生活,但他的朋友圈有了明显的变化:过去发送的大多是卫监相关的工作,当了第一书记后,朋友圈大多呈现是的养鸡、养猪和种树等乡土题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得出来,罗书记对乡村产生了兴趣,就是不知道他接下来会做些什么?
“癌症”病人如何变成养猪大户?
11月27日上午11点许,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从主城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了忠县石黄镇三胜村。当日,三胜村飘着蒙蒙细雨,空气中混合着泥土、草木的味道,颇有天然氧吧之感。
阔别已久,和罗书记再次见面。除了皮肤更显粗糙,黑了一点,模样上,罗书记并没什么变化,但过去总是一丝不苟的头发,显得有些拧巴,不难看出至少有一两天没洗头。对于如今不洗头不讲究的调侃,他不以为意。
罗书记介绍,三胜村位于忠县石黄镇东北角,远离经济发展中心,属于市级贫困村,平均海拔米,属于典型的高山沟壑地形。全村人,劳动力人,外出务工人,占总劳动力人口91%,“空心村”情况严重。该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主要种植有玉米、小麦、红薯等作物,经济收入低下。
罗书记的工作究竟干得咋样?三胜村四组贫困户,今年54岁的钟光海有发言权。他介绍,从年起,自己身体经常不适,多方求医却不见好转。再看家中,自己和妻子都靠务农、打零工为生,还养育有正在读书的一对子女,每个月近元的医药费让家里苦不堪言。
“我当时爬两层楼梯都不行,周围有人说我这是癌症,我也当真了,感觉土都埋到脖子了,真的是不想活了。”钟光海说,幸运的是,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了解情况后找到了他,多次带他去诊断治疗,确诊是慢性胃病,并非癌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时至年夏天,他已基本康复。驻村工作队多次关心他,帮助他重拾信心,又帮他申请了五万元可三年后偿还的无息贷款,并建议他“脱贫致富,那就养猪”。
“我从一头种猪几头母猪开始养起,到今年夏天,已经养了60多头猪了,”钟光海说,这时,罗书记带着驻村工作队来到他家中,在实地考察后,帮助他将猪分散在三个地方养殖,并嘱咐他注意隔离和防疫措施。到目前为止,他的猪无一病死。钟海光的这些猪,价值近20万元,他还准备提前将贷款还清,继续做大做强养猪事业。
“戴眼镜的战斗鸡”是什么鸡?
离开钟光海的养猪场,三胜村里不时可以看到土鸡在觅食嬉戏,吸人眼球的是,这些公鸡大多鸡冠艳丽,羽毛丰满,颇为雄壮威武。它们的嘴上,则架上了一副“眼镜”,看起相当奇怪,这是咋回事呢?
原来,今年6月,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支持的首笔6万元扶贫启动资金到位后,罗书记带队考察了多个养殖项目,最终引进了来自万州区的某品种土鸡,共计余只。这种土鸡具有抗病能力强、喜欢运动、性情凶猛等特点。40余户村民通过“认养+代养+回购”的模式参与到该项目中。
“养殖之初,有村民反映这些鸡一夜之间死伤好多只,怀疑是被野生动物猎杀。我们调查后发现,这些死去的鸡没有被进食的痕迹,才意识到这是它们互相打斗所致。”罗清云说,还有一次,甚至有只鹞鹰想来捕食这些土鸡,结果被土鸡群起而攻之,等村民发现时,鹞鹰已经奄奄一息。而后,村里定制了一批专用的“鸡眼镜”,即一个红色的圆片,中间打孔,给一只只好斗的公鸡佩戴,保障其生命安全。
正是因为这些土鸡性情凶猛且好动,其肉质更为鲜嫩有嚼劲,目前,放养、不喂饲料的“三胜战斗鸡”已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每只鸡平均四五斤,售价在30元左右一斤,销路不用愁,预计可给当地村民增收20余万元。同时,村集体养殖的10万余尾清水鱼也长势良好。
此外,今年村里还创办了集体经济“裕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纳了村内贫困户20余人劳动务工,并种植有杉树苗30万余株,明年春季,树苗成长至30厘米高时,即可用于政府的退耕还林项目,可给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目前,村里又筹划了种植蜜李亩,争取到了余万元的县级配套资金,村集体产业发展的路更宽了。
凭泥腥味就能发现水有问题?
一些了解卫生行业的市民应该知道,卫监部门其中一项职能就是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而经验老道的卫生监督人员,从自来水的颜色、口味即能察觉到蛛丝马迹,从而进一步进行检查抽检。
罗清云和驻村队员们吃住都在村里,6月的一天,他做饭时,发现煮汤的水有一股淡淡的泥腥味。“最近没吃鱼,锅也洗干净了,为啥会有这个味?”他本能的感觉到,自来水水质可能有问题,需要从源头调查。
村里有一座小型村级自来水厂,日供水量15吨,由村民管理。他和驻村队员们马上对全村每一户村民的饮用水进行了摸底排查。“这个水估计是水源水耗氧量比较高,制水过程中消毒效果不理想。”
随后,罗清云联系到忠县疾控中心对水质进行抽样检验,果然发现水质不达标,原因是消毒用的二氧化氯发生器有个零件损坏,导致无法有效地加入消毒剂。
罗清云马上让自来水厂工作人员购买、更换了新的零件,并嘱咐加强对制水工艺的管理。同时,他还让自来水厂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多次给他们讲解制水、管水相关知识,并联系供电所,给水厂牵了一条专线,保证自来水厂的各个机器设备能24小时正常工作。
“卫生监督是我的老本行,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让老百姓喝上卫生、安全的水,也是我在扶贫工作中的分内之事。”罗清云说道。
进村为啥还要“拼摩的”?
作为一个在城市长大的人,对“顺风车”、“拼车”早已司空见惯,但“拼摩的”还是新闻事。三胜村山高陂陡,道路狭窄崎岖,有些路连三轮车都过不去。村里没有交通车,罗清云第一次去村里,就是在镇上打的“摩的”——确切的说,是“拼摩的”:一辆摩托车上,除了司机,还坐了一个背大包的胖大嫂。20分钟的路程,半边屁股都在车外,让“拼摩的”的罗清云真切的感受到了“飞一般的感觉”。
那时,他就暗暗发誓,要尽力改变三胜村的交通状况,让乡亲们出行变得方便。这大半年的时间,通过多方努力,村里共争取筹措到资金余万元,拟新建、改扩建5条村级公路。
现在,村里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罗清云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也奔走于各个工地。“那么宽的公路一下就修到家门口了,明年卖农产品就方便了。”村民严其明高兴地说道。看着新的道路一点点成型,罗书记的心里是欣慰的,“明年,明年大家就不用再‘拼摩的’了!”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