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解读绿色工业强县忠县做高质量发展

2023/1/8 来源:不详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而位于渝东北地区的忠县,无疑是高质量发展的急先锋。

近年来,忠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走出了一条链式布局集群发展的绿色工业强县之路。

四大产业撑起发展新天地

制造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就是一句空话。制造业不仅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经济脉搏与发展活力,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和开放水平。

忠县深知,渝东北地区在发展规模、区位条件、基础配套等方面都与主城都市区存在明显差距,对新兴产业的集聚吸引力不强。因此,在选择发展路径时不能什么都搞,必须选择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高度匹配的产业路径。

基于这样的认知,忠县对自身条件和周边产业进行科学研判和系统审视之后,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资源加工四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引育数字产业,到“十四五”末,建成四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到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绿色工业基地。

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和资源加工四大百亿级产业,是支撑忠县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每个产业都有清晰的产业规划和发展路径。在新能源方面,抢抓重庆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和氢能源燃料电池应用示范基地机遇,不断完善小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锂电池产业链,创新拓展氢能源等新能源领域,积极发展镁电池、镁基储氢材料等新型电池及相关电池材料;在生物医药方面,重点发展特色原料药、高端定制原料药、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强化化学药成品药品牌培育,构建高端、绿色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链体系,创建市级化学原料药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在智能装备方面,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及汽车零部件、增材制造和通用装备制造产业,强化传统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水轮机产业再造,创建市级智能装备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在资源加工方面,提速推进优质资源产业化综合利用,壮大石灰石加工、绿色建材、页岩气综合利用、石材加工等产业规模,争创市级绿色新型材料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柑橘、笋竹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

同时,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市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为契机,以重庆数字经济(电竞)产业示范园为载体,积极培育发展电竞及相关衍生品开发制造等数字产业。

提能升级走出转型新路子

打开忠县的工业版图,一条革故鼎新、迭代升级、智能化转型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清晰可见,这标志着忠县工业正从过去以增量为特点的追赶型经济,全面转向转型提质的发展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是对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和战略引擎的换挡提速,而创新驱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动力。忠县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县为契机,大力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和市场潜力的“忠县造”品牌。

现代产业不是单打独斗,需要更大范围的战略协同。为此,忠县通过深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的产业协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和区域优势互补,推动主导产业补链成群。通过“龙头带动”和“成龙配套”的两手抓,促进大中小企业资源与科技共享、产品与信息互通,加快形成以产业链为核心载体的创新生态圈。

△三一绿建赶制订单。摄影/田华平

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忠县持续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海螺水泥、瑞竹公司分别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市级绿色工厂,特瑞新能源、三一绿建、海螺水泥等7户企业的8个车间被认定为数字化生产车间。

实践证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唯此方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依托数字技术发展进步,在“云端”为企业创造互利共赢的新商机,是忠县县委、县政府与企业的迫切愿望。这种愿望体现在工业企业大规模的触网上云行动,以新润星科技等企业为主体建设“智能装备云”,以海螺水泥、三一绿建、聚融集团等企业为主体建设“智能建材云”。指导三一绿建、海螺水泥、鲜果集橙汁、天辉能源等企业建设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主导产业的触网上云,让忠县传统产业换发出了全新的活力,瑞竹公司实现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定,实现了企业的华丽变身。

△重庆三峡建设集团派森百橙汁加工厂车间。

如今,四大主导产业正在开枝散叶,向着产业价值链和创新链的中高端跑步前行,其集群发展的倍增效应正在全面显现。

聚产成链构建产业新高地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评判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忠县及时对标世界银行标准,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强化服务上做加法,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让每个企业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公平与便利。

△重庆新润星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检测设备。摄影/田华平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忠县全面落实全市“促进生产经营稳定发展27条”“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3条”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两化融合、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和要素保障。对产值、税收综合排名前30位的工业企业实行“周跟踪、月调度、季分析”监测机制,并通过“一企一策”“四上企业直通车”“四个一”服务等服务机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要素保障方面,及时跟踪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生产要素的调度和协调。全力推进工业园区、乌杨新区、中小企业集聚区水、电、气、路、通讯、环保、企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功能完善、设施完备、服务配套的工业集中区,全面提升园区的产业能级、城市能级、创新能级和开放能级。

△乌杨公用码头。

融资难是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忠县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和引导性基金的带动放大作用,加快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机构放贷信心,引导聚融集团、曼子建材等企业加快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步伐。同时,用好“渝企金服”融资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利用助保贷、善担贷、应急转贷、票据贴现、知识价值信用贷、商业价值信用贷等融资工具,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是为了筑巢引凤,忠县聚焦“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四大特色产业20条产业链,全面梳理产业上、中、下游重点环节,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打通堵点,链接断点,加快引进一批前景好、效益高、影响大的重大工业项目,走出了一条以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情怀招商和优势资源招商的独特之路。

以新能源龙头企业特瑞新能源为依托,引进天辉能源、新聚成能源等锂电企业10余家,实现了锂电产业的无中生有;以本土企业天地药业为牵引,成功吸引央企新兴际华投资30亿元建设海南海药西部(忠县)医药产业基地项目;依托优质石灰石资源,引进总投资62亿元的重庆三一绿色智能建筑产业项目,该项目PC生产线一期已建成投产;再造一个“重庆海螺”加快推进。同时,忠县还建立了30万在外务工人员名录库、编印《逐梦他乡忠县人名录》,通过巧打“乡情牌”,成功引进广东润星科技投资40亿元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填补了忠县智能装备产业没有龙头企业的空白。年以来,忠县累计引进工业项目个,协议引资亿元。

传统产业的提能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产成链,让忠县成了渝东北地区重要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开放高地。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1.52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32.09亿元,同比增长15.3%和20.2%,位居全市前列。

来源综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