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持续改善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成效初显

2023/3/23 来源:不详

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石涛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30日22时40分讯(首席记者黄宇)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正在举行。本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评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

推出62项措施细抓整改

年,市人大常委会把评议市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监督工作重中之重,历时近3个月对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把脉问诊,客观指出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对市人大常委会的评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分解落实62项整改措施,建立市生态环境局总牵头、多部门齐参与的“1+N”整改工作体系,形成组织有力、责任清晰、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

目前,“完善工业集聚区管理机制”“船舶污染物专用接收码头建设”“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平台建设”等任务已完成整改,“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摸清全市管网底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永久档案”等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重庆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近年来,重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开展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5%。

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全面完成长江干线座非法码头整治和支流65座非法码头拆除取缔工作,完成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璧山等5个区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武隆区和广阳岛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两地省市、区县生态环境部门签订有关协议50余项,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成效初显。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

攻坚城镇污水管网建设

近年来,重庆将管网建设融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提升、城市更新项目一体化推进。

“十三五”期间,重庆累计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18万余公里,较“十二五”末增长约60%,生活污水收集体系逐渐完善。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6亿元,完成市政管网空间属性排查2.3万余公里,城市建成区排查覆盖率超过90%,地块内管网排查1.6万余公里,排查工作初见成效。

自年起,重庆加大合流制管网、雨污错接混接改造力度,实施“网格化”改造三年攻坚,已完成公里管网改造。积极开展老旧管网病害治理,计划用5年时间,按“轻重缓急”,分流域成片推进治理工作,确保“治理一片、见效一片”。

推进船舶码头污染防治

报告显示,重庆正全面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4处船舶污染物专用接收点建设年度任务,累计建成16处船舶污染物专用接收点、个船舶污染物固定或移动接收设施,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覆盖率达%,建成设施全部投用。

严格按照内河船舶技术法规要求,分类推进船舶垃圾收集、生活污水处理、含油污水处理和各类储存舱(柜)等设施安装,全市艘总吨以上(含总吨)船舶全部完成改造。

建立覆盖船舶、码头、接收单位、转运单位和处置单位的重庆市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平台,注册人员超过个,并同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联网融合,相关数据已实现在全市水域推广运用。

试点有机肥替代化肥

报告显示,年,重庆累计监督抽查农药产品共个、合格率93.7%,抽检化肥产品共73批次、批次合格率%。

投入中央资金万元,在铜梁等4个试点区县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9万亩。投入市级资金万元,在渝北区等29个区县开展有机肥示范推广22.71万亩。整合资金在忠县等6个区县开展部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建设。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