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花甲之年用步兵打败清朝精锐,满门忠烈,
2024/10/31 来源:不详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她1米86,双手持80斤双剑,纵马驰骋,踏破敌胆,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她戎马一生,征战立功无数,深受百姓爱戴。她受奸人迫害,满门忠烈,为大明留下最后一滴血。
她被《二十四史》所记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的女性。
早年经历,生于安乐
秦良玉出生在优渥且开明的家庭,父亲秦葵是一个岁贡生,类似个候补官员。
家中有2位哥哥和1个弟弟,她从小跟父亲学文学武,天资聪明,才智过人,擅长骑射,又擅长做文章。
21岁作为大龄女青年(古时候一般14岁嫁人)嫁给宣抚使马千乘(汉朝马革裹尸马援后代)。秦良玉安心做贤内助,丈夫操练当地士兵,她指导百姓种植玉米。
两人依靠当地盛产的白杆,研发了一种白杆长矛,矛端置勾,矛尾佩环,钩可穿筋入肉,伤其筋骨,环则可拉扯,便于生俘敌寇。
其实他们不算明朝的正编军队,只能算是地方军,所以武装和粮草都是自己准备,完全自食其力。
初露头角,丧夫之痛,独自一人扛下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他一开始大败明朝军队,朝廷大惊。
丈夫马千乘率领白杆军前去讨伐杨应龙,秦良玉率领兵押运粮草。
趁着庆功宴之际,杨应龙偷袭明朝军营,秦良玉早有埋伏,打得杨应龙节节败退,一路直捣营寨,最后逼得杨应龙在海龙囤(今贵州遵义)上吊自杀。
26岁的秦良玉当立首功,巡抚赐予银牌,以示表彰。
但是秦良玉并没有向朝廷邀功,十分谦逊,只想在丈夫身后默默辅助他。
因为讨伐有功,朝廷开始注意西南势力。
丈夫马千乘因为不愿贿赂钦差太监邱乘云,被陷害入狱,后来丈夫在狱中病逝。由于儿子尚小,又要保护族人,忠于大明的秦良玉担任丈夫宣抚使一职。
从此,秦良玉把家族和晚明的重担独自扛在肩上,开始浴血奋战的一生。
浑河之战,赫赫战功
泰昌元年,后金入侵辽东,明朝前线部队溃败,朝廷派地方部队支援前线。因战事紧急,秦良玉派两位哥哥秦邦屏、秦邦翰和弟弟秦民屏先前往。
没想到这一次出征,秦良玉面对的是一次次惨烈的骨肉分离。
地方部队还没赶到战场,沈阳就沦陷了(当时蒙古军反叛),朝廷派出两路援军。
一边是朱万良、姜弼等人带领的3万骑兵,走到半路观望形势,懈怠军机。
另一边为川浙步兵,当时有名的三支地方部队,酉阳土司兵,浙军(戚家军后代)和白杆军。
努尔哈赤不敢大意,派出最精锐的黄旗军(骑兵)6万对抗川浙1万步兵,结果这个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硬生生被白杆军扛了下来。白杆军面对数倍与自己的黄旗军,沉着应战,发挥川军敢打敢拼的优势。
努尔哈赤一筹莫展,忽然想到明朝降将炮兵,于是下令让其向白杆军炮击。
白杆军受到严重的损伤,阵型大乱,在其余八旗兵继续增援下,秦良玉两位哥哥战死沙场。秦良玉带领几百白杆兵杀入重围,救出重伤的弟弟秦民屏和儿子马祥麟(一眼失明)撤退。
戚家军最后的几百人,弹药不足,依然向八旗军发起了最后进攻,全部壮烈牺牲,从此世间再无戚家军。
秦良玉驰援山海关之时,受到守将刁难,说他们是地方蛮夷部队。
但是这一切,秦良玉都忍了,八年前丈夫受奸臣迫害,如今两位哥哥战死沙场,弟弟重伤,儿子失去了一个眼睛,她始终不忘记祖训,一切以守护大明江山为重。
浑河之战失败分析:
1.当时,熊廷弼被朝廷弹劾,守将不合,加之金军在前线穿插不少奸细。
2.前线部队互相猜忌,很多地方部队得不到正规军的协助,无法很好统一战线。
3.正规军败退太快,地方部队刚赶到没来得及调整就奔赴前线,疲惫饥饿不堪且弹药不足。
4.努尔哈赤奸细密报,利用各地方部队猜忌心思,逐一击破。
平定奢崇明,解放四川重庆
同年9月,秦良玉回乡征兵两千人。恰逢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叛乱,其派部将使者带着金银意图结盟秦良玉,秦良玉把使者砍杀,立即发兵前往成都。
成都守兵只有人,城已被奢崇明包围困之。四川巡抚传令秦良玉前去征讨,当时各地的土司都被奢崇明贿赂,只有秦良玉击鼓西征。秦良玉率军攻入新都,直奔成都,打败奢崇明。
奢崇明败走之后,秦良玉接连收复二郎关,佛图关,重庆等地。四川总兵李维新(后归降清朝)妒忌秦良玉有功,在秦良玉凯旋之际,始终不开城门让她进。
秦良玉上书皇上,“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
皇上大受震撼,下诏必须以礼招待秦良玉,不得怠慢和任何猜忌。得知此诏的秦良玉,泪如雨下,感激皇上知我赤胆忠心。
后来弟弟秦民屏在平定奢安之际,退兵时遭到袭击,奋战而死,两个侄子重伤突围。
进京勤王,打败多尔衮
崇祯三年,清军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突袭北京城。
崇祯皇帝召集各地军队进军勤王,满桂大同军闻讯赶到,率先与八旗军在德胜门打了头战,后面袁崇焕关宁军也加入战斗,局势不容乐观。
在满桂大同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袁崇焕拼死一战终于逆风翻盘。可惜,袁崇焕中了反间计,被崇祯皇帝关进大牢。
当时其余地方部队都在北京郊区通州观望,都不敢进京,彼此互相猜忌,保存实力(等着明朝灭亡,投降大清朝),惧怕八旗兵。
56岁的秦良玉拿出家中资产充作军饷,带着自己白杆兵闪亮登场。皇太极一看是秦良玉,当年先父在浑河之战中可曾经溃败白杆军,于是派上大清最能打的多尔衮。
事实证明,骁勇善战的多尔衮也不是秦良玉的对手,直接把多尔衮打跑了。永定门一战,白杆兵步兵战胜了大清最精锐的骑兵,成了战争史上的神话。
后来,秦良玉趁着风雪之夜,带领骑兵夜袭军营,两战两败,皇太极只好灰溜溜地撤了。
八旗兵撤退的消息,传回了皇宫,19岁的崇祯皇帝激动万分,送上四首诗来赞颂秦良玉。
其一首: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这首诗正讽刺了当时朝廷各地方部队的腐败和软弱无能,晚明朝需要一名妇人披挂上阵,实乃痛哉!
摇摇欲坠的晚明朝不仅攘外还需攘内,一边抵抗金兵入侵,一边对抗内部的农民起义军。
秦家家族因为战事需要,被派遣各地协助。崇祯六年,儿媳张凤仪战死河南侯家庄。崇祯十五年,侄子秦翼明沙普之乱战死,儿子马祥麟战死襄阳城。
儿子临死之际,写信告知秦良玉,“儿誓与城存亡,愿大人勿以儿为念”,秦良玉感慨万千,复信“好,好,真吾儿!”
晚年对抗张献忠,70岁寡不敌众,誓不投降
崇祯七年,张献忠打进四川与秦良玉交战,直接被秦良玉打跑。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入巫山,被秦良玉一顿暴打。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卷土重来。秦良玉多次上书朝廷改变防守策略,并描绘四川地形防御图给四川巡抚,都被一一无视。
70岁的秦良玉骑着桃花马,亲率三万白杆军对抗十万张献忠部队。可惜寡不敌众,三万白杆军几乎全军覆没,无一人投降。
战役之后,秦良玉死守石砫地区。张献忠招降秦良玉,秦良玉作《固守石砫檄文》,誓与石砫共存亡。
南明皇帝封她为“太子太保”、“忠贞侯”。
顺治五年,秦良玉寿终去世,享年75岁,丈夫被奸臣迫害,哥哥、弟弟、儿子、儿媳、侄儿都战死,满门忠烈。
她一生征战50年,多次解救皇城和家乡,自备军粮,救晚明与水火之中,不愧为中华第一女战神!
康有为:“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麟角。”
年奥运时火炬手服装上的凤凰就是取材于秦良玉的蟒凤袍衫
秦良玉不同于演义故事虚构艺术加工的穆桂英、花木兰,她是活生生记录史册的女将军,她是唯一一位列入将相传的女子。
她不以美貌和权柄名留史册,她铮铮铁骨,坚贞不屈,实乃中华好儿女!
作者|东哥历史专栏
资深历史爱好者
(参考资料:《明史》、《二十四史》、《固守石砫缴文》、《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