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三峡埋藏着哪些文化秘密光明日
2023/10/2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4月10日,一部反映三峡渝东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文化特点的重点书籍《忠县中坝》,由科学出版社首发。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忠县文物保护中心等文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近40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座谈。
首发式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主办,科学出版社、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
据悉,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是长江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最重要的古代文明遗址之一,经过-年六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1.发现了迄今为止三峡库区堆积最厚的文化层(深12.5米),单个探方根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的文化层多达79层,延续时间长约五千年,历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两晋南朝、唐、宋、元、明、清,是长江重庆渝东地区近五千年地方史的考古证据。
2.出土了非常丰富的遗迹、遗物,发现房址、灰坑、墓葬、窑、作坊、卤水池、盐灶、路面、活动面等各类遗迹数千处,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瓷器等小件或标本20余万件。
3.建立了当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断代的时空框架及标尺。
4.命名了“中坝文化”、“三星堆文化渝东类型”、“井沟文化”;首次以地层学和类型学为基础,比较全面地归纳了当地考古学文化面貌和内涵,建立起当地考古学文化的谱系发展和嬗变脉络。
5.首次在全国开展现代考古学意义上的盐业考古发掘和研究,并在世界范围内首创将自然科学检测运用到盐业考古研究中。
6.首次确认了盐业生产遗址类型,丰富了我国考古学遗址类别。
7.首次在重庆三峡地区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中大量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先后开展了“盐业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碳十四测年”、“体质人类学检测”、“石质鉴定”等,全方位解读遗址遗留的信息。
8.将四川盆地龙窑年代从已知的隋唐时期提早到了西汉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9.以遗址出土的地层关系明确的瓷器为线索,建立起东汉晚期、两晋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瓷器运用史实。
而新近出版的《忠县中坝》,分别就该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夏商、周代、汉代、两晋南朝、隋唐、宋元及明清遗存进行归纳、总结与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地质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重点总结了三峡渝东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文化特点。
《忠县中坝》,属科学出版社出版“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大型丛书之一。科学出版社从年出版此丛书甲种第一号至今已二十年,已出版66种81册,余万字,是目前国内出版时间最长、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考古类图书。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