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盐天下人类史,嗅着盐味前行的历史
2023/7/30 来源:不详北京医院治青春痘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02:32
人类从猿到人,从围猎到农耕,都与盐息息相关……
听着水流,看着那些老人满是皱纹的微笑,丫头从七里半边街的这头走到另一头,遇见了几只慵懒地躺在阳光里的猫,还有几只乱窜的狗,然后就是鞋底踩在石板上的“嗒嗒”声。
能触摸到的,是宁厂的魂。
这魂,就在这些慵懒与破旧之中,就在这些散漫与零碎之中,就在这些不拘史实的神话之中,就在这些老人的皱纹和微笑之中。
这魂,是从那十位巫师身上就开始延续下来了的,是从蚩尤的族人身上延续下来的。
魂还在,宁厂就不灭。
人类从猿到人,从围猎到农耕,都与盐息息相关。
展开宁厂故事之前,还得先说一位近代历史学家,他研究的一些理论观点十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将在后面的诉说中被不断引用。
这人就是任乃强。
任乃强先生在工作(图片来自网络)任乃强:(公元年——年),字筱庄,四川南充人,著名的民族史学家,也是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任乃强先生历任重庆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和中国民族研究会理事,他一生研究涉及诸多领域,是四川最早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最早将《格萨尔王传》翻译成汉语,绘成了第一部康藏地图。
年任乃强撰成了《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这部万字的鸿篇巨著,系统地考证和研究了大西南地区民族、历史、地理、经济的发展过程,探讨了西南众多民族的内在联系及其派分,同时纠驳了前人的诸多谬说,提出了大量新颖独到的见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附载了一篇任乃强的名文《说盐》。
《说盐》里提出了三个要点:
一是产盐的地区,或食盐供应方便的地区,便是人类乐于聚居的地区;二是食盐是最早推动商业发展的商品;三是人类文化,总是从产盐地方首先发展起来的。
为了论证这三个观点,任乃强还在他的另外一本书,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上古史新探》进行过描述。出版该书时任先生已耄耋之年,早在中国西部历史研究中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且有了独到的见解,所以书中提到的许多学术观点是具有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并取得了重大学术突破的。
在这本书中,任乃强先生提出,原始人类的文化核心地方,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温和的气候;丰富的食物资源;容易取得的石器材料和清洁的水源。
温和的气候才适应人类生存居住,就必须要有岩洞、深谷、密林,可容易躲避危险,又不会受到寒潮、暴风雨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扰。
丰富的食物资源很容易理解,无论是无毒的果实、花草、树皮、草根,还是容易捕杀的虫类、鱼类、鸟类、兽类,数量巨大还源源不断生长的地方,总会是原始人类聚居的场所。
石器材料是人类最早随时可取用的生产工具。
还必须要有充足且能随时可取用的清洁水源,人类聚集用水量大——这些都是根本保障。
这几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总是被忽略,那就是必须拥有丰富的食盐资源。
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盐的咸味,能刺激人的味觉,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和提高食物消化率。食盐不仅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
从生理角度看,盐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盐能协助人体消化食物,能参加体液代谢,是体液的重要成分。高温作业的人,出汗过多,需要补充含食盐的饮品;吐泻过多的人,要输入生理盐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饮温盐水——这些都是因盐能起到维持人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作用。
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嗅着盐味不断前行的历史。
以宁厂宝源山盐泉为核心的巫巴山地,无疑具备了以上各种要素,注定成为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
巫溪和郁山(今重庆市彭水县境内)两泉所诞育的‘巫文化’与‘黔中文化’,距今五千年以前便开展起来了,与中原解池所在的华夏文化的诞生,约略同时。
任乃强在《四川上古史新探》用了大量史实论述了宁厂宝源山盐泉在上古文明中产生的重要作用。
三峡里有山,有水,更有热气腾腾的自流盐泉。以宁厂宝源山盐泉为代表的三峡盐业,也注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盐业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巴东的其他盐泉尚未发现以前,这里生产的盐,成了秦岭和伏牛山脉以南,整个汉中盆地、四川盆地、两湖盆地与鄂西地区的食品珍宝。各地商民,不顾道路远近,用其可以博得民喜爱的物品,来兑换食盐。——任乃强
巫盐就这样一直承担着周边人类食盐的供给。食盐与各种物资的交换活动,也就这样开始了。
一泉盐水,在几千年里,默默支撑着周边大片区域里人们的生息。
巫山人遗址(图片来自网络)所以在巫盐周边,以宁厂宝源山盐泉为核心,有距今万年的巫山大庙猿人;有距今20万年的长阳人;有在鄂西建始发现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有在武当山下发现距今20万年前的石器多件;有在奉节境内的13处旧石器时代遗迹;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在巫山、奉节、巴东、秭归、宜昌、忠县等地更是大量存在。
众多古人类生存痕迹的现象,因为宁厂,因为三峡诸盐,都能得到合理解释了;也因为宁厂,也因为三峡诸盐,一切都不再神秘。
来自《巫盐天下》之《甲:源由盐起(三)》
-未完待续-
-《巫盐天下》其书-
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宝源山至今仍保存着全国唯一一孔尚在流淌的上古时期地面盐泉。巫盐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古庸文化、古巴文化的发展,盐道文明促进了巫文化、巴文化、楚文化、秦文化、庸文化的交合融汇,形成了一条影响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沉积带。
长篇文化散文《巫盐天下》首次提出“‘巫盐古道’为横亘在中国版图腹心地带,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文明大通道”概念,以散文的笔触,对盐道文明进行全面总结、阐述,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上下五千年盐业文明的辉煌史诗。